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文献综述】

ID:467351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6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汉语语气的表达主要借助于语调、语气词、语气副词以及叹词等。汉语语气词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作为一个数量不多的类别,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汉语语气词在句中可以表达陈述、感叹和疑问等不同功能,有的语气词甚至一词就包含了几项功能。对于不以汉语作为母语,尤其是以语气词极少甚至没有语气词的语言作为母语的人来说,学习汉语语气词是非常困难的,汉语语气词的对外汉语教学也一直是难点和重点。“呢”便是一个包含了多种功能的典型语气词,它的意义并不容易解释清楚。在研

2、究“呢”的文献中,大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呢”字溯源;“呢”在疑问句中的性质以及“呢”的意义和用法等。另外,由于在对外汉语教学基础上研究“呢”字的文献非常少,本文除了从以上几个方面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外,会另外回顾有关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的文献。一.“呢”溯源王力是较早研究“呢”字历史渊源的。他的《汉语史稿》中写道“‘呢’的来源可能是‘那’和‘哩’”,[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452.他的另一本书《汉语语法史》则更加明确的表述了“呢”的最初来源是“那”与“哩”。[2]王力.汉语

3、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317-321.另一位学者吕叔湘先生也是比较早研究“呢”字历史渊源的。他认为“呢”不过是“哩”的变形,而“哩”字亦有其来源,大致说来是这样变化的:在裏→裏→里→哩→呢。上述两位大家的研究成为了后人研究的基础,例如冯春田继承了王力的观点,并更加深化,认为“呢”是疑问语气词的最初来源,而“呢”字的最初来源是“尔”。[3]冯春田.近代汉语用法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继承吕叔湘观点的人则有江蓝生、曹广顺、太田辰夫、孙锡信、俞光中、植田均和齐沪扬等,他们研究了“

4、呢”的直接来源。[4]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2-138.由于“呢”字的复杂性,许多学者都认为“呢”可以表达疑问语气和非疑问语气,所以,“呢”应该有两个不同的来源。江蓝生在他的论文《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中说到,表疑问的“呢”来源于“那”、“聻”,表非疑问语气的“呢”来源于“哩”。[5]江蓝生.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J].语文研究.1986.17-26.俞光中、植田均、曹广顺、太田辰夫和孙锡信等都从不同方面考证认为,“呢”字的来源远比“聻”、“那”、“哩”复杂得多。

5、齐沪扬结合了前人的研究,对两个表示不同语气的“呢”的来源进行了勾勒:那、聻(唐、五代)→那(金、元)→那、呢、哩(金、元之后)→呢、哩(明代以后)→那、呢、哩(金、元之后)→呢、哩(明代以后)→哪、呢(清代)→表疑问语气的“呢”(现代);裏、里(唐、五代)→哩(宋、元、明)→呢、哩(清代)→表非疑问语气的“呢”(现代)。[6]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202.“呢”字是个复杂的语气词,因此其来源应该会更加复杂,笔者认为,关于“呢”的溯源,还可以往更加久远的年代挖掘。二.“呢”

6、在疑问句中的性质上文表述过,冯春田认为“呢”系字是疑问语气词的最初来源,可见其在疑问语气词中重要的地位。然而,一些学者却觉得,“呢”不过是一个附着成分,表达疑问的意思,主要是靠语调来决定的。因此,在研究“呢”在疑问句中的性质时,学者大都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呢”是地位非常重要的疑问语气词,如齐沪扬、胡炳忠等;另一派则认为疑问句中的“呢”并不是疑问语气词,如金立鑫、邵敬敏等。(1)认为“呢”是疑问语气词:认为“呢”是疑问语气词的学者有以下几个观点:“从历时平面看,‘呢’一直是表示疑问的”;[7]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

7、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34.“从共时平面看,‘呢’表示疑问语气是‘呢’的最主要功能”;[8]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34.在疑问句中,“呢”常常是“羡余成分”,但它负载着疑问信息;[9]康亮芳.从现代汉语疑问句的构成情况看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4).43-48.在“Q+呢?”这样的句式中,作为虚词的“呢”有“实化”倾向,他在句中负担疑问信息,去掉了他,句子就不能成立了。[10]胡炳忠.有关“呢”的两个问题[

8、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2).448-451.(2)认为“呢”不是疑问语气词:这一派的学者认为,含有“呢”的疑问句,整个句子的疑问信息都是由“呢”字以外的其他成分或者语境来负载的,与“呢”无关,因此“呢”不是疑问语气词,金丽鑫的论文《关于疑问句中的“呢”》[11]金丽鑫.关于疑问句中的“呢”[J].中国语文,1994(6).以及邵敬敏的《语气词“呢”在疑问句中的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