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12143
大小: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小儿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小儿平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使用对症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O2升高,PaC02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死率、痊愈出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对各种原因引起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给治疗的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是一种有效可尝试的治疗措施之一,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机械通气危重
2、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是小儿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死亡率相对比较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口]。机械通气是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疗效确切[2]。我院儿科于2009年6月-2010年10月应用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治疗20例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0月我院内科住院的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儿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0天-9岁,平均年龄(3.5±2.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
3、会呼吸病学分会2002年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呼吸抑制或停止;心血管系统功能不稳定;嗜睡、意识障碍或不合作者;易误吸者;痰液黏稠或有大量气道分泌物[3]。把上述患儿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b仁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鼻导管给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纠正酸碱失衡、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治疗:使用美国伟康公司vision型无创正压呼吸机定,呼吸机械机模式为S/RBipap),IPAP初始6-8c
4、mH2O,待患儿适应后可逐渐递增,一般为12-20cmH2O,EPAP初始4-6cmH2O,待患儿适应后可逐渐递增8-10cmH2O,FI0250-100%,根据临床表现,SiO2及及血气分析进行调整,持续辅助通气允许短时间停用。1.3指标分析血气分使用罗氏生产的血气分析仪,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病死率、痊愈出院率情况。仁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5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P0.05)b具体情况见表1o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x±s)组别例数pHPaO2(kPa)PaC
5、02(kPa)对照组■治疗前207.25±0.066.22±1.568.18±1.07对照组■治疗后207.26±0.066.31±1.038.10±0.20治疗组■治疗前207.26±0.056.20±0.558.08±1.12治疗组■治疗后207.27±0.066.3712.07*7.2711.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体情况见表2o表2两组患儿插管率、痊愈出院率、病死率比较组别例数病死率痊愈出院率对照组2015.0%90.0%治疗组2010.0%95.0%3讨论在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
6、中,机械通气治疗具有以下优点:(1)应用方便、保留上气道正常的生理功能;(2)避免插管的气流阻力及VAP等并发症;(3)并发症发生率低;(4)节约费用[4]。本组20例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早中期患儿采用治疗后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开始24小时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PaO2升高,PaCO2下降,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有效避免了气管播管、气管切开有创通气治疗,且无严重无创通气的并发症发生,显示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治疗中要随时加强监护与控制。首先要加强宣教,解除患儿和家属思想负担及恐惧心理,使其做好配合工作;患儿取
7、半卧位,头抬高30。以上,保持上气道的通畅⑸;上机前的两个小时由医护人员在床旁监护,随时处理漏气等问题;选择合适面罩,固定不易过紧,以减少面部压伤的发生及増加患儿的舒适感;开始应用前应预先加热湿化器,为送入气道的气体提供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免患儿感到口咽干燥,从而增加患儿的依从性。积极加强与患儿间交流,取得配合,在开始几小时内进行床旁监护,对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显得尤重要⑹。需要强调的是,无创通气仅仅是抢救重症哮喘的一个呼吸支持手段,强有力的抗炎、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治疗是其疗效的基础。因此,在应用无创通气的同时,应
8、强化补液、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总之,对各种原因引起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给治疗的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是一种有效可尝试的治疗措施之一,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口]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J]冲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3-6.[2]lrfanUcgun.MuzafferMetin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