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析

材料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析

ID:46710186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材料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析_第1页
材料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析_第2页
材料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析_第3页
材料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析_第4页
材料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材料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材料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析【摘要】工程硕士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一个分支,已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但不同于普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更应紧密结合工程特色、强化工程意识、增加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在与实践与理论结合都非常紧密的材料学科,在保持自身鲜明的工程特色的基础上,保证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材料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途径,力求培养过程更加科学化,培养效果更符合社会对于工程硕士的需求。【关键词】材料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2、6-9682(2012)08-0024-02在知识经济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与突破的形势下,我国企业对高层次、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适应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改变工科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特在我国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其目的是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促进科教、教育、经济紧密结合,为我国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增强我国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200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

3、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再一次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推动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这个举措为专业学位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应届本科生,虽然经过大学本科的系统学习,掌握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但相对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特别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在保证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的同时,如何将课程学习中获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将学术理论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更好的强化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是我们在培养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全面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

4、秀毕业生,已成为我国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材料领域是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最为活跃的三大领域之一,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把新材料研究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培植经济增长点的关键。而材料领域的发展,不仅需要基础理论的丰富厚重,更需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创新,实现先进理论知识更好的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培养材料工程领域的优秀人才,对于促进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材料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如何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工程技术的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全日制材料类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控制

5、。一、建设以实践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教材教学内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强调不仅使其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前沿手段和方法,这就对其专业课程的特色性和鲜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突出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课程设置注重综合知识的覆盖面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既有工学硕士的基础理论课程,又要特别注重工程应用,注重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要提高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培养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按照研究方向选择一定的专业课程,以提髙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在加强专业基础理论学习、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

6、又要选择与其相关的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有效的转化为实践应用,培养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基于此,其课程的设置必须强调“专业性”,即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大多倾向于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类课程则略显不足。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课程量,优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以专业性、实践性强,课程量饱满为目标,强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或实验,增加课程的层级性,设置专业基础类课程和核心类课程,构建具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

7、设置中除了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外,在授课方式上应采用讨论式的互动式教学,还应制定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相匹配的社会实践课程,并明确实践课程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和采用的具体管理方法,且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1]其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采用“多层次,模块化”的模式。多层次指的是课程层次,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环节等多个层次;模块化是指根据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不同,建立相应的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可以自成体系,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