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

ID:46698655

大小:7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6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1页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2页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3页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4页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摘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结、直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为主耍临床表现。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发病率明显增加。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副作用大、疗效有待提高。本文就近年來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及外治法等方面展现中医药在该领域的独特优势,并讨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工作提出设想。【关键词】中医药;溃疡性结肠炎;辨证;专方专药;外治【中图分类号1R5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

2、4)02-0487-01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发生于结、直肠的慢性非特井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在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为主。患者年龄段多见于20-40岁,儿童及老年人也可发病。该病在欧洲及北美高发。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胺毗噪(SASP)、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由于传统药物副作用较大,而新型药物价格昂

3、贵,给病人带来较大负担,故临床效果欠佳。我国传统医学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根据该病腹痛、泻下赤口,迁延难愈的特点,可将其归属于“腹痛”、“痢疾”、“泄泻”、“肠风”,此外尚有医家以“肠痈”理论,从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通过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在中医药辨证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体现出屮医药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独特优势。现就近年来屮医治疗该病的进展综述如下。1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临床上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表现,辨证施治,常能收获令人满意的效果。赵克华[1]根据临床经验将其

4、分为四型:脾虚湿热型治以清化湿热、行气导滞,方用四君子汤合白头翁汤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方用真人养脏汤加减;阴血亏虚型当以健脾补血、养阴清肠,给予驻车丸合归脾汤;肝脾不和型则应泻肝补脾、调节气机,方用痛泻药方加减。张?[2]等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溃疡性结肠炎(休息痢)临床方案为指导,对溃疡性结肠炎细化辨证,将43例病人归属于大肠湿热证、寒热错朵证、脾虚湿蕴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等七个证型,按照方案分别处以口服汤剂及中药灌肠,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完全缓解3例

5、,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7%0范素琴[3]将46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按临床症状分为3型,均予口服中药汤剂,脾肾两虚证治以健脾补肾、湿热内结证治以清热利湿、气滞血瘀证治以调理气血,并配合屮药灌肠,治疗一个月后,评价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柳氮磺胺毗噪组。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且发作期与缓解期的临床表现明显不同,故而有些医家主张对本病应分期治疗,在临床上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路广晁教授[4]总结三十多年临床经验,主张将本病分为三期:急性期湿热蕴结肠腑,以清热利湿,凉血止泻治标为主,尤其

6、重视祛湿,务使湿去热孤,治以香连丸合痛泻药方,并加蒲公英、椿根白皮、地榆等。缓解期大便时瀟时泄,夹带血丝、黏液,呈现虚实夹朵之象,治以健脾益气、渗湿清热,方用四君子汤合香连丸,且其喜用焦白术以增强收涩止泻Z功,若兼阴虚可用太子参代方中Z党参;若患者因失治误治已成滑脱之象,则予固涩之剂,如乌梅丸等。恢复期邪去正虚,急需益气扶正,参苓白术散尤为合适。在临床上可加香椽、佛手等疏肝之品以调畅情志。王奎平[5]也认为辨证论治与辨病分期相结合的方法更适合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因该病发作期病机多为湿热与积滞相搏、蕴结肠中,以

7、致气血阻滞,临证当急则治标,祛邪为主,治当清热化湿、行气活血导滞;缓解期病机多为受邪口久,耗伤脾胃,兼以湿热积滞稽留不去,临证应以治本为主,佐以治标,重视健脾益气,兼顾清热祛湿,行气导滞。虽然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多以腹泻症状最为常见,但随着病程发展及病机转化,亦有一些患者可表现为排便困难。唐志鹏教授[5]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若患者素体阴亏,大肠失于濡润,加Z病邪阻滞肠道气机,则可见阴虚便秘,予太子参30g,麦冬12g,熟地12g,生地榆15g,马齿觅30g,参三七3g,蒲公英15g,鸡内金12g,枳实15g,厚

8、朴9g,火麻仁15g,瓜萎仁15g,生首乌15g,生甘草6g以养阴润肠、清热止血。若湿热之邪,留恋不去,重伤津液,则可见湿热便秘,予柴胡9g,黄苓9g,蒲公英30g,苍术12g,厚朴9g,陈皮9g,慧攻仁30g,生地榆30g,参三七6g,火麻仁15g,瓜萎仁15g,董香9g,佩兰9g,炙甘草6g以清热化湿、凉血止血。然方中苍术、蕾香、佩兰等药,宜中病即止,以免香燥伤阴。作为消化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