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ID:46207844

大小: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_第1页
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_第2页
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我院临床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2例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两组进行12周治疗,屮医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愈后恢复情况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键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临床分析中

2、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059-0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我院临床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其中观察组(联用中医治疗组)32例,年龄28〜52岁,平均40岁,病程2~8年,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2例,年龄24〜50岁,平均37岁,病程2〜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临床概述慢性溃疡性结肠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主

3、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其他部分或全部结肠;病变严重者可出现10cm以内的“反流性回肠炎”,临床以粘液脓血便、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耍表现并常伴有肠道外疾病和肝损害、关节炎、皮肤损害、心肌病变等。本病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欧美国家患病率约40/10万〜100/10万,国内近年有增多趋势。1.3方法1.3.1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采取休息、饮食调节,使用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索、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治疗(具体略)1・3・2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中医相关治疗,主要为:1.3.2.1

4、辨证施治依据患者不同表现进行分型论治,采取不同方剂和中约治疗。腹痛腹泻,便下脓血,便次较多,口干口苦,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肠道湿热型,治宜清肠化湿,以芍药汤为主方,腹部隐痛,大便澹薄,食欲不振,稍进油腻则腹痛腹泻,神疲乏力,舌质淡,体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者为虚弱证型,治宜补虚健脾化湿,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大便干结不畅,夹有粘液,或便下脓血,形体消瘦,口干,或有低热,舌质光红无苔有裂纹,脉细数为肝肾阴虚证型,治宜滋肾养肝,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方,临证吋注意加减用药,大便带血加地榆、仙鹤草、旱莲草

5、、槐花,热盛者加水牛角片、赤芍、丹皮、生地、黑山麻湿重者加及米、败酱草,如食欲不振者加神曲、焦山楂,腹部痛者加白术、白芍、防风1.3.2.2屮药直肠给药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前先进行分型,湿热壅盛型以口头翁、苦参、败酱草、大黄、地榆15g、白芷、慧及仁为主方,寒湿凝滞型以苍术、白术、慧及仁、桂枝、木香、当归、口及为主方,将药物混匀,加入6倍左右水浸泡约1.5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煮两次,每次约45分钟,合并两次煎液再浓缩至1/2量,放置沉淀24小时,进行浓缩,装入瓶内,置10CTC内消毒30分钟。于临睡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6、静卧15分钟左右后实施灌肠,操作者应做到轻、慢、柔以减少管壁对肠粘膜的刺激。一个月为一疗程,用药2〜3个疗程1.3.2.3其它中医辅助治疗对有条件者进行针灸治疗,以天枢、关元、气海、大肠俞、长强为主穴,配足三里、三阴交。天枢、气海、关元针深1〜2寸,大肠俞斜向脊柱针刺1.5-2寸,长强、足三里、三阴交直刺1〜1・5寸,以得气为度,并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间隔5~7天进行第二疗程,一共4个疗程。针刺完后可对中腕、天枢、关元;上巨虚,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太溪、太冲、三阴交等穴进行雀

7、啄灸,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次15~20分钟,每H1次,15次~20次为一疗程。1・4疗效评定12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效果评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肠镜等检查,肠粘膜检查恢复正常或遗留疤痕,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肠镜等检查,肠粘膜病变较前明显改善,大便常规检查有少量红、口细胞。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肠镜等检查,无改善或无明显改善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1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3讨论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房事过度而致脾肝肾功能障

8、碍。木病的关键治疗在于清热利湿,口头翁、马齿觅、败酱草、牡丹皮、地榆等单味中药有着较好的化温热作用,而对于临床腹痛明显者还可加用木香、槟榔等,如患者腹有包块可加当归、桃仁、赤芍、莪术,有五更黎明腹泻者加党参、干姜、口术、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排便不畅,则加决明子、何首乌、当归。我们还配合进行屮药灌肠治疗,运用此法时注意给药时,病人应取左侧卧位,给药后应保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