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後金融危機時期中小外貿企業走出困境的對策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後金融危機時期中小外貿企業走出困境的對策探討一、當前中小外貿企業發展中的主要困難(一)成本上升,企業利潤空間更小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暖,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升,勞動力成本上升明顯,導致效益下滑。商務部公告稱2010年前兩個月,我生産資料價格呈現高位回穩變化,已連漲六周。同時“民工荒”、企業最低工資標準不斷上調、新《勞動合同法》規定不續約員工的經濟補償導致勞動力成本的直接上升。目前大多數外貿企業的淨利潤都在10%以下,個別企業低於3%。一旦人民幣升值,缺乏定價權的企業利潤空間將會縮窄很多,甚至出現虧損(
2、二)資金短缺,融資困難在金融危機中,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惡化和放貸主體風險意識的增強,加上拖欠貨款增多、存貨的大量積壓放慢瞭資金流動速度,很多外貿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嚴重不足,資金短缺現象非常突出,甚至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與此同時,受銀行信貸緊縮、貸款實際利率上浮等影響,中小外貿企業融資更加困難。據統計,在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中,內源融資占65.2%,銀行貸款僅占10.7%o與其他行業相比,中小外貿企業融資更難。由於信用缺失,95%以上的小企業都有兩本賬,銀行采信審查監督和管理的成本是大企業的5-8倍,
3、有商業銀行大都不願放貸給中小企業(三)稅費負擔重中國企業的平均稅負,如果把各種隱性、顯性的稅加在一起,不少企業主認為平均稅負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60%左右。企業需要交納的稅費種類紛繁復雜,存在重復征收的情況,如在繳納房屋租賃稅的同時國傢依然要征收房屋租賃管理費。中小企業稅費負擔沉重,是普遍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有數據顯示,2009年1—8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利潤和稅收同比增長分別為1.6%、10.4%,稅收增速大大超過瞭利潤增速(四)創新能力弱中小外貿企業大都集中在傳統的第三產業和加工
4、制造業,依然沿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發展模式,具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還較少,自主創新能力不高。創新動力不足、創新實力有限、融資難、新産品開拓市場困難、創新人才不足等現實問題,嚴重制約瞭中小外貿企業自主創新,資金缺口依然是影響創新的主要障礙。對我國廣大中小外貿企業來說,其創新活動的開展面臨比大企業更大的瓶頸制約(五)保護主義抬頭據商務部的統計,我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國,2009年我國遭受到各種貿易保護主義的案子有116個,涉及金額達127億美元,而進入2010年以來,美
5、國采取的對我貿易保護措施更是有增無減,在頻率、強度、手段以及內容等四大方面顯現出升級趨勢。除瞭歐美發達經濟體,一些發展中國傢正相繼加入貿易保護主義行列。僅2010年3月就有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國相繼對中國產品啟動多項貿易保護措施或發起貿易救濟調查。最重要原因在於這些發展中國傢的産品與中國産品存在越來越嚴重的同質化競爭二、後金融危機時期中小外貿企業走出困境的對策(一)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正是適應全球需求格局調整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中國外貿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
6、爭力的必然選擇。外貿企業尤其是中小外貿企業必須著力提高國際市場開拓能力,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穩定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培育周邊市場,並力調整和優化貿易結構,優化出口產業和產品結構(二)拓寬中小外貿企業融資渠道建立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完善中小企業授信業務制度,逐步提高中小企業中長期貸款的規模和比重。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完善財產抵押制度和貸款抵押物認定辦法,采取動產、應收賬款、倉單、股權和知識產權質押等方式,緩解中小企業貸款抵質押不足的矛盾。加快創業板市場建設,完善中小企
7、業上市育成機制,擴大中小企業上市規模,增加直接融資。發揮融資租賃、典當、信托等融資方式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作用,穩步擴大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短期融資券的發行規模。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穩定外需的政策措施,財政部近日制定並印發瞭《中小外貿企業融資擔保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支持擔保機構擴大中小外貿企業融資擔保業務,緩解中小外貿企業融資難問題。根據辦法,中小外貿企業融資擔保專項資金采取三種支持方式(三)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外需萎縮,東部沿海許多依賴國外訂單生存的中小外貿企業遭遇生存困
8、境,部分企業甚至破產倒閉。在外貿萎縮的同時,目前國內擴大內需的政策力度非常大,外貿企業轉內銷、積極開拓國內市場是解決目前外貿困境的有效途徑。工信部今年將從政策環境、財稅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中小企業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四)提高創新能力除充分利用國傢在金融政策方面給予的支持外,企業也要主動尋求合作機會,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技術創新。如企業與大學研究機構聯合,聘請有能力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髙校、科研院所專傢到企業兼職,以智力、專利、技術入股參與收益分配,把學校的科研力量引入企業,開發新產品,既可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