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90627
大小:5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6
《探究式学习:18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作者:任长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学生白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不仅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更要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珍视探究中学生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Z间的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当然,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唯一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学习方式就是落后的、过时的、应该抛弃的。实际上,不同学习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问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关键词:探究
2、式学习、倾听学牛、原始观念、交流与合作、动手做、动脑筋IT前,疋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的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侶导探究式学习。那么,应该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木文根据个人的一些学习与思考,择其要者,列为探究式学习原则18条,与大家共同探讨。原则1应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及其相互促进。探究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授受式学习,⑹listen)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我国目前的现实出发,应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当然,为满足学生精神和心灵的渴望,学
3、生必须接受式地学习大最的人类文化遗产屮的精华,以丰富他们的心智与灵魂;而且,对于大多数学习内容來说,他们不可能自主发现式地进行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将成为惟一的学习方式。而口也不意味着间接知识的接受式学习就只能采取被动的、消极的听讲方式开展。实际上,儿童用绕一定情境或问题开展的主动搜集资料的过程(提出问题后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了解有关的己有知识),虽然是接受式学习,但却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究式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因此,也应该提倡以主动积极的探究方式來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把间接知识的学习纳入到多样化的探究过程之屮。另外,由于探究过程需耍探究
4、者综合运卅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增进和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十分关键。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个新的探究情境中,自己已冇的知识和经验获得了新的理解,产生出新的意义。正所谓”温故知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运用不好也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授受式学习运川得好,如教师擅长讲授,也可以住动地向学牛传达大量的有用信息;运用不好的话,授课会很沉闷,让人畀昏欲睡。探究式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但运用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
5、杂乱无章,离题万里。总体说来,授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均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原则2应在多样化的科目小开展探究式学习。一讲到探究式学习,我们往往想到在科学领域的科日屮开展科学探究。实际上,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各个科冃中均应大力提们。因此,不仅在小学科学、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冃中,而且在语文学习中,在数学学习中,在英语学习中,在历史学习、地理学习中,在艺术(音乐、美术)学习中,均应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各科课程都在探究的共同话题。这里,我们來看最难讣
6、人想到会使用“探究“的语文科。实际上,语文课程不仅十分强调探究,而且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探究甚至提到新课程基木理念的第三条來对待。翻开语文课程标准笫1页,“课程的棊木理念”共四条:”(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索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其第三条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新课标编制的语文新教材(这里以人教版为例)以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和过程模式等先进课程设计理念为支撑,充分体现了强化“口主探究“这一崭新理念,这突出表现在各课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如笫1课”在山的那边“
7、课后第一题是「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屮的彳孙与rr蕴含着什么意思?”这里,提示了供学牛自主探究的题目。第二题“联系上下文,站味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作参考)。”不仅提示了供学生探究的问题,而R通过括号中的问题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引导和指导。另外,语文新教材在一学期中设计了六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三大三小),供学生集中进行规模比较大的探究活动。历史教材从整体设计了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体系,一学期设计了五个专门的活动课,如寻找历史、编历史小故事、辩论课等,引导学生集屮开展探究活
8、动。更重要的是,新教材每课均有“活动与探究”,不仅冇分析材料等探究活动,也包括了不少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供学生探究,如提供两种不同的观点,要求学生”判断:他们谁说的有理?“物理、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