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锻炼指导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疗效

功能锻炼指导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疗效

ID:46650983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功能锻炼指导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疗效_第1页
功能锻炼指导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疗效_第2页
功能锻炼指导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疗效_第3页
功能锻炼指导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疗效_第4页
资源描述:

《功能锻炼指导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疗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功能锻炼指导对髓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功能锻炼指导对豔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髓部骨折术的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髓部骨折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功能训练指导护理。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测定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及血管内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及血管内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髓部骨折;髓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功

2、能训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髓部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20%〜45%,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1]。本文着重分析功能训练指导对骯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价值,旨在为髓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髓部骨折术的患者87例,男57例,女30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52.3±8.3)岁;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5.3±1.3)个月。其中,行全韻关节、半髓关节置换术54例,行髓部周围骨折术3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

3、对照组42例,接受骯部骨折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功能训练指导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接受髓部骨折术后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积极预防感染、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功能训练指导护理,具体如下:①于麻醉苏醒后即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并告知患者按照术前要求适当进行踝关节活动。患者因伤口疼痛多不愿意主动活动,应耐心做好解释和指导。②术后第2d开始采用CPM下肢关节康复器被动活动膝关节,初始活动范围为30°,并视患者实际耐受情

4、况增加活动幅度,并保证大多数患者出院前活动幅度大于90°。患者使用CPM下肢关节康复器l-2w后即可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流循环,改善局部供血状况[2]。③直腿抬高训练:分别指导患者于仰卧、俯卧及侧卧位时进行直腿抬高康复训练,训练5〜10min/次,2次/d,如患者耐受较好可适当增加训练时间。但应注意避免健侧卧位直腿抬高训练及髓外展训练;④终末伸展训练:在屈膝30°范围内进行终末伸展训练,训练时于患侧膝关节下放置枕头,保证屈膝30°后抬高患侧肢体至伸直状态,训练5〜10min/次,2次/d;⑤早期下床行走训练:待疼痛缓解后即指导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可借助助行器

5、、拐杖或搀扶进行活动。1.3观察指标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测定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及血管内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的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所有研究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