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始于探究

创新始于探究

ID:46648183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创新始于探究_第1页
创新始于探究_第2页
创新始于探究_第3页
创新始于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新始于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始于探究小学科学课是从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出发,把培养人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作为教学的目标,以引导学生“搞科学”为任务,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创新教育是通过对学生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创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学握莫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冇相应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一、树立问题意识、激发创新灵感为了帮助学生揭开创新的神秘面纱,体会到创新并不神秘,我们时常给学生介绍一些青少年小发明、小创造的故事。如利用沉

2、淀、过滤、消毒方法发明的家庭净化水装置;利用两枚钉子做成的挂盆钩;利用磁铁的性质做成的钓鱼玩具等等。以此鼓励他们耍做有心人,耍有敢于标新立界的勇气,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一个个“?”,并使Z变成一个个“!”。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教学《热胀冷缩》时,我们让学生来设计实验以验证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们冇的设计出用橡皮膜封烧瓶口,把烧瓶分别放在热水、冷水中观察现象;有的提出用气球代替橡皮膜;有的则提议用肥皂泡来封瓶口;还有的设计出用一个充了气的气球放到热水和凉水中,通过观察

3、排出水的多少來验证结论;有的甚至要在关好门窗的实验室中生一堆火,观察门窗是否有“风”吹出,等等。此外,我们还常用“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能提出书上实验的不足并改进吗”、“你有独特的见解吗”等语言问题,启发、诱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展开思维,从而逐步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设置创新情景、激发创新行为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创新的内部动力。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牛学习兴趣,诱

4、发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精神、成功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具学具、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使用各种方法创设创新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如教授食物链、食物网的时候,我提前做好各种动植物的头套,让学生来扮演它们。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学到知识,还可以把整节课当成是一个游戏来“玩”。学习的兴趣自然大大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材都是陈述性的知识,那么可以制作一些“好看”的课件,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比如《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需要学生自己探究

5、的内容比较少,因此我都是以课件的形式来弥补的。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听得很出神,课也变得充实了。根据课程需要,我也会带学生去上室外课。如在上《自行车》这一课时,我就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研究自行车。学生对这样的上课方式很感兴趣,个个听得聚精会神,非常投入,连我课前所担心的纪律问题也没有,效果非常好。总之,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灵动得选择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尽量去吸引学生的兴趣,抓住他们挑剔的味蕾。三、提供创新素材激励创新实践一方面,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创新素材并应用于教学中。女口:《金属热胀冷缩吗》一

6、课的实验效果不明显,我便引导学生口行设计实验,把实验现象放大;学习了《太阳钟》一课后,让学生设计、制作太阳钟等。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操作实践的过程屮思考、发现和创新。如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学生做完了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实验后,师生进行了小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叫负电荷。这时一学生举手发言:“老师!用毛皮摩擦玻璃棒、用丝绸摩擦的橡胶棒带的是什么电呢?会是自然界屮的第三种电荷?

7、”我顿了一下说:老师也不知道,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于是我没有按教学计划讲下去,而是乂拿出了验电器等材料,和学生们做起了新的实验……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去搞科学,去探索,去创新。四、体验创新快乐、激发再创造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当学生实现了创新目标,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使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产生更人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动力。让学生体会到自L1是成功者,去体验创新的成功感。如教学《凸透镜》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自制凸透镜。老师提问:自制凸透镜可以选什么样的材料?生活中要以用哪些材料来

8、做放大镜?学生经过讨论发现:可以用玻璃珠、玻璃棒、玻璃杯,也可以用烧瓶、透明塑料瓶装水来做,还能用水滴、冰块等多种材料来做放大镜。第二天,学生纷纷拿着他们的杰作来找我了:有高倍的水滴放大镜;冇在玻璃杯屮装了有颜色的水制成的有色放人镜;有藏在保温盒的冰块里的冰放人镜……望着他们兴高采烈有样子,我也体验到了创新的成功感!对学生而言,他们的创新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