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盐”作坊建筑文化研究——以四川自贡燊海井井盐作坊为例

传统“盐”作坊建筑文化研究——以四川自贡燊海井井盐作坊为例

ID:46616431

大小:1.15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传统“盐”作坊建筑文化研究——以四川自贡燊海井井盐作坊为例_第1页
传统“盐”作坊建筑文化研究——以四川自贡燊海井井盐作坊为例_第2页
传统“盐”作坊建筑文化研究——以四川自贡燊海井井盐作坊为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传统“盐”作坊建筑文化研究——以四川自贡燊海井井盐作坊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传统“盐"作坊建筑文化研究——以四川自贡橥海井井盐作坊为例李剑0,q(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30)摘要:回归乡土,重拾本土文化。在我国某些城镇中,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作坊正在消失,缺乏被挖掘和继承。面对“文化嫁接、城市拼贴”的时代,重构乡土记忆,对自贡盐井作坊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传统井盐文化建筑。结合对比其他“盐作坊”,挖掘井盐作坊的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一套完整体系的盐作坊建筑文化。通过此次自贡井盐作坊的研究,希望对其他传统手工作坊的技艺传承和建筑文化保护有所启示。关键词:盐作坊;井

2、盐;巢海井;传统技艺;建筑文化中图分类号:TU一0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011(2016)04—0132—03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6.04.0660前言“因利所以聚久,因人所以成邑”。这是中国历史上传统城镇设置的基本原则之一,自贡因盐设市,就是基于经济的原因而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工商业城市⋯。自贡的井盐历史可追溯到汉朝,所以自贡也称作为“千年盐都”。自贡处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由于地理及气候原因,井盐的开采及制作过程,相应产生了一套完整的井盐作坊建

3、筑文化体系。随着科技进步,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大面积的井盐作坊已经逐渐消失,保护和继承井盐建筑文化,已经成为自贡“乡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1现状及研究目的传统技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人类千百年来不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更新,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现代工业城市”正在通过城市拼贴的方式在逐步地误读自贡的乡土文化,自贡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实际就是井盐历史的产生和发展,整个城市就是一部井盐的发展史,其建筑文化以井盐为主导的小型的、大众的井盐作坊文化,其次是由盐文化衍生出的会馆文化

4、。井盐的开采起步在汉朝,发展在唐宋,鼎盛在明清,在20世纪70年代后,地下卤水的减少和科技的进步,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机械抽取逐步代替了天车汲卤。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制盐作坊也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井盐的建筑文化的代表,它记录着古代劳动人民平民化建筑的建造技艺。回归乡土,重拾本土文化。自贡橥海井井盐作坊中刻画着自贡井盐技艺的发展历程。在这商业快速占领城市各个角落的时代,现如今关注最多的是传统制盐的技术价值,忽视了作坊本身作为建筑文化,也具有高度的民间工艺艺术价值。如果传统井盐作坊消失又何谈传

5、统制盐技艺的艺术价值呢?通过对井盐建筑文化的系统的研究,希望对其他传统手工作坊的技艺传承和建筑文化保护有所启示。2各类盐作坊的比较我国制盐文化主要有海盐、湖盐、井盐三种,由于地理和气候的不同,其制盐流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盐作坊也就各不相同。2.1海盐和湖盐海盐和湖盐的生产流程几乎相同,由于盐水来自露天采取,所以提取比较方便和直接,所以没有直接和盐作坊发生联系。盐的制作加工,在盐矿附近平地先挖一个坑,利用阳光,让盐自然结晶,之后连底下的一部分泥一起挖起来再晒,然后泥会全在下面接着过滤一部分大的泥沙,

6、形成粗盐。这一过程也是露天操作,所以也和盐作坊没有直接联系。若要变成食用盐,则要经过溶解、蒸发、结晶,反复多次。这一过程,在室内操作,从而形成了“海盐”提纯式的盐作坊。2.2井盐井盐生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和气候的不同,四川和西藏的井盐作坊有着明显的区别。西藏盐井原始的生产方法和盐粮交易的特点,构成了一种原生态的井盐生产民俗。这种生产方式和民俗,现在仍然对周围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产生着影响。其井盐生产民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1。西藏的井盐制作和海盐制作很相似,也是利用阳光

7、露天提取粗盐,但由于地理环境所致,西藏的晒盐场,却类似西南地区吊脚楼形式,利用木材支撑起一个个小型的,平整的“盐田”,如图l所示。西南地区的井盐,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其盐的制作,主要由露天、半室外、室内三个空间构成,形成一套由人力捣碓、凿井、采气、牛车汲卤、火花盐煎制的完整的井盐作坊体系和建筑文化,如图2所示。作者简介:李剑(1990一),男,四川自贡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图1西藏康芒“盐田”图2西南井盐作坊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132·3桑海井井盐作坊建筑文化研究粲海井开钻于清道光十五

8、年(公元1835年),历时13年凿成,井深1001.42m,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盐井。它是卓筒井井盐开采的典型代表,既产卤、又产气。北宋中期开始出现的卓筒井,与旧式插锹挖掘的大口浅井截然不同∞J。由于开采方式的改进,作坊空间也随之改变。3.1制盐技艺与作坊空间构成及处理井盐的制盐技艺主要借助碓架、井架、大车、盐锅、盐仓、采输气等生产设备设施体现,展示出井盐钻凿、天然气采输、采卤、煎盐等传统技术和工艺。作坊的空间主要由天车、大车房、灶房等建筑构成。1)天车。天车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