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水浒传_的叙事视角

论_水浒传_的叙事视角

ID:46594902

大小:249.7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论_水浒传_的叙事视角_第1页
论_水浒传_的叙事视角_第2页
论_水浒传_的叙事视角_第3页
论_水浒传_的叙事视角_第4页
论_水浒传_的叙事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_水浒传_的叙事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1年5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Vol.30No.3第30卷第3期JournalofSocialScienceofHunanNormalUniversityMay,2001论《水浒传》的叙事视角段江丽(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参考金圣叹等人的评点和西方叙事学理论,可以对《水浒传》的叙事角度进行如下的分析:在叙述声音方面,《水浒传》充分发挥了全知视角模式的特点,利用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从多方面进行了评论,具有预告故事内容、提供背景知识和必要信息、深化主题、注明事情原委、解释人物动机等作用。在具体运用全知视角时

2、,《水浒传》主要透视了主要人物和正面人物的内心,为了弥补全知视角损害真实性和戏剧性的弊病,叙述者有意识地采用了临时变换为人物有限视角的方法。此外,还采用了故意“隐瞒”人物身份和必要事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感和戏剧性。关键词:《水浒传》;叙事视角;叙述声音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29(2001)03-0115-07[3]唯一流传的刊本”。考虑到金本的实际影响以及一金圣叹本人的叙事学思想,本文以金评本为文本依热拉尔·热奈特认为有关视点问题“是19世纪据。末以来涉及叙事技巧的所有问题中人们最经常研究[1]二的问题,并在

3、评论方面取得无庸置疑的成果”;华莱士·马丁认为“在绝大多数现代叙事作品中,正是关于明清长篇小说的视角问题,美国学者蒲安叙事视点创造了兴趣、冲突、悬念、乃至情节本迪认为明清几大奇书师法于“史文”笔法,采用的是身”[2],由此可见叙事角度对于小说评论和创作的重[4]多重视角;陈平原先生则认为,尽管作品中不乏要性。采用限制叙事的章节或段落,但总的来说,“在20世运用西方叙事学理论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叙纪初西方小说大量涌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小说家、小事艺术,这一话题似乎已经有点“过时”,但是,在学说理论家并没有形成突破全知叙事的自觉意识”,界所提供的可观的成果中

4、,运用叙事学理论框架宏“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叙述大都是借用一个全知全观地把握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特征的较多,在微观层[5]能的说书人的口吻”,也就是说主要是全知视角。次对文本个案作深入的“叙事学”解读的却不多见,中国古代小说采用的是否是多重视角,是否已经形而任何理论观照和宏观思考要建立在客观、扎实的成了突破全知叙事的自觉意识,这些仍然是值得探基础之上,都离不开文本的细读。本文拟参考金圣讨的问题。不过,说《水浒传》主要采用的是全知视叹等人的评点及西方有关叙事学理论,在细读文本角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的基础上对《水浒传》的叙事角度作全面的分析,希全知视角的主要特点之

5、一是作者常常通过叙述望能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学研究”这一大课题提者之口对人物、事件甚至自己的写作发表公开评论。供有益的参考。在西方,自福楼拜和亨利·詹姆斯倡导作者隐退以众所周知,《水浒传》版本复杂,可是自清人金圣来,现当代小说理论界大多反对作者进行公开议论,叹的“贯华堂刊本《第五才子水浒传》一出,其他各本国内学术界对此也曾有过论争。我们同意这样一种《水浒传》尽废。入清后的三百年间,金本几乎成了比较客观的态度,即“不是要不要议论而是如何议收稿日期:2001-02-24作者简介:段江丽(1963-),女,湖南洞口人,文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现为

6、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115[6]论”。这里所说的议论采用华莱士·马丁的说法,白点出了作者的匠心。包括“叙述者可能插入的阐明、解释、评判以及旁3、提供必要信息。第十回写林冲走投无路时柴[7]论”。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详细研究了这些议进举荐他去梁山泊入伙,本来是柴进曾对王伦等有论的作用,概括为:提供事实、“画面”或概述;塑造信恩,但柴进只对林冲说“三位好汉亦与我交厚,常寄念;把个别事物与既定规范相联系;升华事件的意书缄来”;朱贵得知林冲为柴进所荐,也只是说“柴大义;概括整部作品的意义;控制情绪;直接评论作品官人与山寨中头领交厚,常有书信往来”;王伦见

7、到本身等等。这里,参照布斯的说法,对《水浒传》中的林冲后则干脆只是“动问柴大官人近日无恙”,只字议论进行分析与评价。不提他与柴进的交往。“有恩”一节,柴进不说是豪1、预告下文主要情节内容。最典型的就是每回杰施恩不提恩,朱贵不说是旁人不知情,王伦不说是末尾都以“直教”、“正是”或“有分教”等引出诗句,来小人受恩不记恩。王伦之不肯容留林冲,一则表现提示下回的主要情节内容。这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出腐儒的嫉贤妒能,再则表现出小人的寡情薄义,二惯用手法之一,虽有俗套之嫌,但它们对引发、增强者都是后来火并的根由,而对于江湖豪杰英雄好汉读者的阅读欲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

8、用,不可简单来说,忘恩负义尤其是不可饶恕的道德缺陷。因此,否定。比较起来,后者更能说明林冲火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