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04546
大小:8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06
《论《水浒传》“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水浒传》“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上古先民对数的发明和应用,有实用计数的一面,也有作为抽象概念把握世界的一面。这后一面从计数的实践中来,其发展即为“数”的哲学。从“数”的哲学看世界,则小至毫末,大至宇宙,万事万物,莫不有“数”,从而通过“数”可以实现对世界的把握。有史几千年以来,人类对世界的“数”的把握形成一定的法则与传统。这些法则与传统因地域种族等的差别而有复杂内涵和神秘性。这种内涵和神秘性往往根基于人类各民族对最早产生的若干数字的认识,其中“一”、“二”、“三”具有特殊地位和最深远的影响。这里单说“三”。据现代人类学家的调查,许多原始民族用于计数的名称只有
2、“一”和“二”,偶或有“三”(注:参见叶舒宪、田大宪《中国古代神秘的数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8页引T·丹齐克《数:科学的语言》,列维布留尔则《原始思维》。)。另从人类一般经验看,现代幼儿数学启蒙,一般从“一”到“二”比较容易,到了“三”就会略感困难。这些现象有助于说明,“三”曾经是原始先民使用的最高数字。《庄子·齐物论》说“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以为“三”以后就“巧历不能得”,当有人类计数发生之初以“三”为最高阶意识的残留。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话中,“道”至“三”依次相
3、生,而“三”一下就“生万物”之理。这个道理从“道”至“三”依次相生看即“三”为“数之小终”(注:《后汉书·袁绍传》李贤注。),从“三”一跃而生“万物”看“三”又是数之大始;换句话说,在上古历史的某个阶段上,先民意识中的“三”曾为数之有限之极,无限之始,举“三”而一切“数”俱可包括其中。这个意识积淀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就是生产、生活中以“三”为成数,事无巨细,至“三”而成。这在先秦典籍所载各种制度礼仪风俗习惯中可以看得出来。《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至第三的“乐”而“成”,就体现至“三”而成的道理。《礼记·曲礼上》:“卜筮不过三。”孔
4、颖达疏引王肃云:“礼以三为成。”汉儒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则总结为“天以三成之”,又说:“三而一成,天之大经也。”后来司马迁《史记·律书》也说:“数……成于三。”可知“三而一成”乃中国人文的律度;“三”并且只有“三”才是人为最恰当的度数。《荀子·礼论》论“三年之丧”说:“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为至隆,……三年,事之犹未足也,直无由进之耳。”这段话从具体的方面道出人为到“三”而不过“三”即“三而一成”的道理,也就是“三”为有限之极,无限之始,举“三”而一切“数”俱可包括其中。作为中国古代人文的律度,“三而一成”也是中国叙事的普遍原则之一,各体叙事
5、文学中都有表现,尤以小说中表现突出,发展出某些小说叙事模式。对此,笔者曾着文有所论述(注:拙作有关文章是《古代数字“三”的观念与小说的“三复”情节》,见《文学遗产》1997年第1期;《中国古代小说“‘三复’情节”的流变及其美学意义》,见《齐鲁学刊》1997年第5期;《“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小说结构的若干模式》,见《齐鲁学刊》1999年第1期。)。现在看来可以总结为三个基本的样式,即“三事”话语、“三复”情节和“三极”建构(注:“三事话语”是本文首次提出;“三复情节”、“三极建构”见注③所列诸文。这些概念的提出非有意标新立异,而是因为没有外国的或古代的成说可以借
6、用,另一面是因为靠借用外国或古人理论的研究常常不免削足适履,所以至少在这类外国和古人的著述不曾语及之处,研究者应该而且必须按头制帽,作出自己的概括。为着创建关于中国古代小说、古代文学的理论,盼这些不成熟的概念能得到专家读者的认真对待。)。这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已经有了很好的表现(注:参阅注③所列诸文。),但《水浒传》对“三而一成”各种叙事模式的运用似更大量和灵活多样。《水浒传》成书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继承了前者以“数”定“象”绘制文学图卷的传统,又有进一步的发展。金圣叹评改《水浒》首重这一特点。此书《引首》“词旧”一首后接邵尧夫诗一首(本文引《水浒传》
7、除特别说明者外,均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排印本),金改本于邵尧夫名下评曰:“一个算数先生。”又“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下评曰:“十五、五十,颠倒大衍河图中宫二数,便妙。”又“陈抟处士”名下评曰:“又一个算数先生。两位先生胸中,算定有六六三十六,重之七十二座矣。”又“一连三九二十七年,号为三登之世”下评曰:“笔意都从康节、希窦两先生来。”更于第一回正文开篇“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句中“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下点断评曰:“合成九数,阳极于九,数之穷也。易穷则变,变出一部《水浒传》来。”邵尧夫(雍)与陈抟都是宋
8、代著名象数学家,《水浒传》开篇着此二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