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视野看洋节的流行

从跨文化视野看洋节的流行

ID:46581345

大小:154.3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5

从跨文化视野看洋节的流行_第1页
从跨文化视野看洋节的流行_第2页
从跨文化视野看洋节的流行_第3页
从跨文化视野看洋节的流行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跨文化视野看洋节的流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从跨文化视野看洋节的流行张青(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当今世界上的每一种文化都是处于整个世界文化交流与对话之中的文化,跨文化的交流不可避免会给本土文化带来冲击。跨文化的全球背景下洋节在我国的流行给本土的节日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反映在价值观的偏移、身份认同的危机以及节日文化生态的不平衡。面对跨文化狂潮裹挟而来的以洋节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我们必须加强本土节日文化的民族性建设,重塑自我,让中国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同时构建健康的文化生态圈,实现本民族节日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洋节;跨文化;价值观;文化生态;文化选择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

2、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09)09-0108-04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性。文化的普同性是指对所有文化来说都普遍存在的文化特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跨文化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征和行为。[2](p337)也就是说不同质文化之间有着共同的东西,形态进入国门,洋节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种。中国社会调而这共同的东西就是文化间沟通的基础。文化的这种普同特查事务所(SSIC)曾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哈尔滨、广州、性可以使不同文化的成员产生认识上的一致和情感上的共武汉、长沙等城市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发现,中国鸣,拉近人们的心理距离,消除沟通障碍,从

3、而能接受来自于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过洋节。在“您所知道的洋节有哪些”一他文化陌生新异的东西。从心理角度来说,人们也存在着一问的统计结果中发现,居首位的是圣诞节,所占比例为种共性心理倾向,在接触外来陌生信息时,他们往往更倾向97.2%;第二位是情人节,其所占比例为92.7%;第三位是母于接受那些反映共同观念、共同爱好、共同情感和要求的信亲节,其所占比例为89.7%;第四位是愚人节,其所占比例为息,否则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中国人认同洋节正是因为洋节56.5%。洋节在中国的流行由此可见一斑。有研究表明,已经中有使中国人情感上产生共鸣、认识上一致的共有文化观念流行于青年群体中的有些节日如圣诞节和情人节

4、呈现在其的存在。洋节中的母亲节、父亲节符合中国传统忠孝思想;圣他群体中扩散的趋势。可见洋节已经逐渐走入中国人的生诞节、情人节中的“狂欢”、“浪漫”则契合中国人的喜庆、团圆活。[1](p108)的精神内核。正是有了这些能使中国人情感上产生共鸣的东一、洋节流行的原因分析西,洋节才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进而形成一种流行文化潮。洋节和中国传统节日分属不同质的文化,他们所表达的再者,节日是各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中记录下的自己民族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各不相同。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生存、发展和变革中最有意义的日子,人们会以不同的仪式、是陌生新异的。而陌生新异的洋节却能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现不同的活动予以庆

5、祝,加以纪念,因而具有一定的向心力和象,成为一种流行的元素而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不能不亲和感。这是所有中外节日的共同特性,只不过活动的形式引起人们的思考。不同、内涵各异罢了。正是有了文化中的这些共有观念,使中1.文化的普同特性。国人从心理上消除对异质节日文化的排斥感,洋节才能在我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人都有着共同的人类实践活动,国文化土壤里落地,风靡一时。因而他们之间能够相互沟通、交往,他们中间存在着同一性。2.中国文化的兼容性。这种同一性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它是人们沟通交往的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基础。不同文化之间的这种共同的价值观构成文化的普同过的文化。其

6、“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作者简介:张青(1966—),女,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108·同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价值和精髓。中国人文化的趋同心理。十博士将此提升为“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认为:所谓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的心失和主体性沉沦”。[4]洋节的日渐兴盛,传统节日的不断淡化,灵、文明中诸多元素相互冲突、融合,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引发了许多学者、民俗家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他们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生命、新事物的总和。[3](p26-27)纵观担心年轻一代因为缺乏丰厚的传统教育根基,久而久之可能中国上下五

7、千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文化是无时无会在外来文化面前丧失自我,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的确,洋刻不在改变着的,这种改变既是因其自身发展需要而发生着节的流行给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其折射的改变,也是其适应其他文化、与其他文化共存的一种改变。出的思维方式,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我国传统节日文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适应性的改变,这种积极的、与其他文化化生态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融合的主动性,而不是消极的、排斥文化之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