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79627
大小:511.5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9-11-25
《赵卫亚3(回归模型的扩展虚拟变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回归模型的扩展(续)第四节虚拟变量模型第五节离散因变量模型第四节虚拟变量模型一、虚拟变量的概念二、虚拟变量引入的方式三、虚拟变量的引入原则四、虚拟变量的应用五、案例分析一、虚拟变量的概念1、问题的引出前面的回归模型中,所遇到的变量均为定量变量,如GDP、工资、收入、销售额,教育年数等。实际建模,一些定性变量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例如,研究某个企业的销售水平,产业属性(制造业、零售业)、所有制(私营,非私营)、地理位置(东、中、西部)等是值得考虑的因素。但这些因素是定性描述的。2、基本概念定量因素——可直接测度,数值性的因素定性因素
2、——属性因素,表征某种属性存在与否的非数值性因素问题:能否将定性因素进行量化,以及如何引入模型中?离散选择模型(离散被解释变量)虚拟变量方法(离散解释变量)3、虚拟变量的定义计量经济学中,将取值0和1的人工变量称为虚拟变量、哑元变量,定性变量。(dummyvariable)通常用D表示对定性变量的量化,以及对定量变量的分类,都可以采用虚拟变量的方式进行。例如,反映文化程度的虚拟变量可取为:本科及以上本科以下男性女性反映性别的虚拟变量可取为:4、虚拟变量中“0”,“1”选取原则要从分析问题的目的出发予以界定0—代表基期,比较的基期,参
3、照组1—代表报告期,被比较的效应,对照组二、虚拟变量引入方式虚拟变量做为解释变量引入模型有两种基本方式:加法方式和乘法方式。企业男职工的平均薪金为:企业女职工的平均薪金为:加法方式(1)单个虚拟变量的引入:一种因素两种状态例:研究工工龄、性别对员工工资的影响其中:Yi为企业职工的薪金,Xi为工龄,男性女性几何意义:两个函数有相同的斜率,说明男女职工平均薪金对工龄的变化率是一样的。如果2>0,表明两个函数截距不相同,且男职工平均薪金比女职工高,两者平均薪金水平相差2。如果2<0,表明两个函数截距不相同,且男职工平均薪金比女职工低
4、,两者平均薪金水平相差2。如果2=0,表明两个函数截距相同,即男职工,女职工的平均薪金没有显著差异。可以通过传统的回归检验,对2的统计显著性进行检验,以判断企业男女职工的平均薪金水平是否有显著差异。02例:研究收入和教育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类)对个人保健支出的影响。教育水平考虑三个层次:低学历:高中以下,中等学历:高中,及大中专高学历:大学及其以上。这时需要引入两个虚拟变量:(2)多个虚拟变量的设定和引入——一种因素多种状态(水平):模型可设定如下:在E(i)=0的初始假定下,低学历,中等学历,高学历教育水平下个人保健
5、支出的函数:低学历:中等学历:高学历假定3>2,其几何意义:问题:虚拟变量为何只选“0”,‘1“,选择0,1,2等可以吗同一种属性,两个变量能够表示几种状态?思考,如果在模型中引入季节效应?月份效应?(3)多个虚拟变量的引入——多种因素例:研究学历(本科及以上,本科以下),性别(男、女)对员工工资的影响。在例1基础上,再引入代表学历的虚拟变量D2:本科及以上学历本科以下学历职工薪金的回归模型可设计为:女职工本科以下学历的平均薪金:女职工本科以上学历的平均薪金:于是,不同性别、不同学历职工的平均薪金分别为:男职工本科以下学历的平均
6、薪金:男职工本科以上学历的平均薪金:思考:研究性别(男、女),学历(分为高学历,中等学历,低学历)对员工工资的影响。一共要引入几个虚拟变量?注意:加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考察了截距的不同。但同时注意到,此时不同性别的人的学历差距对工资的影响一样。这是一个较强的约束。交互作用:一个解释变量的边际效应有时可能要依赖于另一个解释变量。交互作用的引入方法:在模型中引入相关变量的乘积。交互项的处理方法,对于数量变量和虚拟变量都适用例:研究工龄、性别,学历对工资的影响(包含性别和学历的交互项)对工资的影响。此时,男性高学历的工作方程是怎样的?如何
7、检验交互效应是否存在?2.乘法方式乘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时,将虚拟变量与其他解释变量(或者定量变量X,或者其他虚拟变量D)的乘积,作为新的解释变量出现在模型中。达到调整设定模型斜率的目的。背景介绍:根据消费理论,消费水平C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Y,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人们的消费倾向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自然灾害、战争等反常年份,消费倾向往往出现变化。例:利用1978-2001年的数据,分析1990年前后消费倾向是否发生变化?消费模型可建立如下:这里,虚拟变量D以与X相乘的方式引入了模型中,从而可用来考察消费倾向的变化。假定E(i)=0,上
8、述模型所表示的函数可化为:1990年后:1990年前:3、当截距与斜率发生变化时,同时引入加法与乘法形式的虚拟变量例,利用1978-2001的居民储蓄与居民收入的数据。考察1990年前、后中国居民的总储蓄-收入关系是否已发生变化。储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