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劝学》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ID:46572513

大小:39.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5

《劝学》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第1页
《劝学》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第2页
《劝学》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第3页
《劝学》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第4页
《劝学》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劝学》教学设计共两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6个词语的含义,掌握2个词的义项。2、了解荀况是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3、 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4、 使学生基本做到当堂成诵。教学重点及难点:1、比喻论证的方法及比喻间的内在联系。2、对文章进行文理分析,帮助学生背诵。教学方法:本文的可读性很强,易于成诵,宜采用诵读教法。诵读要多次进行,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开始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明,读得顺畅;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最后,经过分析的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为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

2、求,其次,指导学生理解文意,做到当堂成诵,最后,教师示范背诵。教学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问检查预习情况(1)古时候我国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这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人们利用飞船却真的可以登上月球。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这种情况。(“善假于物”)(2)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久而成学。”这说的是学习的道理,在这篇课文中有哪些话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积土成山……金石可镂”。)追问:段话的关键是哪个字?(“积”)二、正音,然后齐读全文。三、作者简介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后因避汉宣帝刘询的讳而改称孙聊。赵国人。曾游

3、学于齐,在齐国稷下(今山东临淄西北)任祭酒(官名);后去楚国,春申君用他为兰陵(今山东枣庄市东南)令,晚年定居该地,从事著述。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著有《荀子》现存32篇。荀子在哲学上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1)他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死”的著名论断,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强调天是物质的天,是没有意志的,人能认识天,就可以“制天命而用之”;(2)他反对儒家的先验论,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的接触。(3)在教育问题上,他和孟轲的性善说相反,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要有“师法之化,礼义文

4、道”,才可以为善,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四、朗读第1段1、理解字词,让学生解释下列词语(出示投影片)“已”:在现代汉语中有没有相同用法?请举例,(奔腾不已,不能自己)“认为”:跟“自以为得文矣”(《石钟山记》)中的“以为”用否是否相同?(不同。“自以为”是自己认为之意,此句中的“以为”是“以之为”(用它做成)的省文。)2、文理分析第一步:找观点提问: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表达作者观点的?(起句和结句)追问:开头说:“学不可以已”,下面接着有一连串的设喻,这些设喻是证明这个观点的吗?(不是直接证明这个观点,而是用来证明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我过矣”这个观点的。)

5、再追问:既然如此,起句和结句所表述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后者用来证明前者——因为“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有“知明而行无过”的功效,所以“学不可以已”)。明确中心论点的含义:“学不可以已”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第二步:弄清设喻的内涵(1)填写练习二的第一部分(2)提问:这段话中的设喻可分几组?(分三组A、“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B、“木直中绳……輮使之然也”。C、“故木受绳则直……则利”)。追问:这三组设喻从总体上看,都是为了论证“君子博学,……行无过矣”这一论点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认为这是简

6、单的重复?(不是,因为三者的角度不同)再追问:它们的角度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1)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2)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既经改变,则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性质上去,用“輮”来比喻学习可以改造人的这一重大作用。(3)“受绳则直”“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照应下文“知明而行无过”,可见这一组设喻是前两组设喻的总括: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观点?3、学生练习背诵五、诵读第二段1、理解词语:“终日而思”和“跂而望”——属于对举,结构相同,“而”表示修饰

7、关系。“彰”,就是“明”的意思。从“乡”从“章”,“章”亦声,光彩夺目之意。“利足”,现在也有这种构词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致”与“绝”对应,都表示动作结果。“能水”,今南方亦有“会水”一语,指游泳而言。2、文理分析(1)填写练习二的第二部分;(2)找出这一段中的“对举”的句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与“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而闻者彰假舆马者……而致千里假舟楫者,……而绝江河(3)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