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态度及其改变

社会心理学-态度及其改变

ID:46472311

大小:252.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11-24

社会心理学-态度及其改变_第1页
社会心理学-态度及其改变_第2页
社会心理学-态度及其改变_第3页
社会心理学-态度及其改变_第4页
社会心理学-态度及其改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态度及其改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态度及其改变“态度决定一切”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社会态度的科学”2第一节态度及其形成一、什么是态度态度(attitude)是姿势、姿态;态度是心理上的准备状态或预先的倾向。态度的成分说(1)单成分说:态度是情感的表现。“态度是对某种对象或某种关系的相对持久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3(2)双成分说:态度是情感和认知统一的表现。“对于态度客体的情感反应是以对客体进行评价的信念或知识为依据的,所有态度既有感情部分,也必须包括认知部分。”(3)三成分说:态度包括情感(affection)、行为(behavior)和认知(

2、cognition)三种因素。“态度是由感情、认识和行为的成分组成的,它们与个人对态度对象的评价、知识与行为的心理倾向是符合的。”行为是指行为意向(behavioralintension)4态度的界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1)认知成分:评价。如,好—坏;赞成—反对;有益—有害等。(2)情感成分:好恶。如,喜欢—讨厌;接纳—排斥;愉快—不愉快。(3)行为意向成分:行为发生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如,想靠近—想远离;想占有—想丢弃。5态

3、度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三个成分彼此协调一致。当三者发生矛盾时,情感成分将成为态度的主要决定因素。6二、态度与行为态度会影响行为。态度与行为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Lapiere(1934)现场实验(fieldexperiment)一般态度预示一般行为;特殊态度预示特殊行为;态度测量与行为之间的时间间隔越小,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有更多的一致性。7合理行动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Fishbein和Ajzen提出9理论要点:对行为

4、最有影响和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是个体的行为意向,即打算去采取某种行为的企图。行为意向又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态度;主观规范和对行为控制的知觉。态度:赞成或反对这样做;主观规范:个体对他人将会对此行为如何评价的信念;对行为控制的知觉:个体知觉到的完成该行为的难易程度10态度与行为是有联系的,但这种联系不是直接的。11第二节态度形成的理论一、学习论经典条件作用态度的形成是一个中性概念与一个带有社会积极和消极含义的概念重复匹配的结果。操作性条件作用观察学习三阶段论:顺从、认同和内化。12二、诱因论诱因论(incentivethe

5、ory):态度的形成是由诱因的相对强度决定的。认知反应理论(cognitiveresponsetheory):人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而非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个体对于信息会产生认知反应(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这些认知反应将决定个体的态度。13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theory)U=V×P14三、认知相符论(cognitiveconsistencytheory)(一)平衡论(balancetheory)Heider(1958)POX模型15POX16P:我O:鸡X:糠17Newcomb的ABX模型

6、不必确定谁是认知体系中的主体;强度问题。18(二)认知失调论(cognitivedisonancetheory)Fistinger(1957)“失调”是指当一个人同时拥有在心理上不一致的两种认识(信念、思想、态度)或拥有一种与其行为不一致的信念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是令人不舒服的,因而人们将被激发去减小这种不协调。减小认知失调的途径(P208)19Fistinger&Carlsmith(1959)的实验实验任务:一项单调乏味的工作实验操纵:20美元(高奖赏组);1美元(低奖赏组)因变量:评价喜欢该任务的

7、程度;再次参与预期:高奖赏组>低奖赏组结果:?解释20第五章态度及其改变第三节态度的改变一、类型congruentchangeincongruentchange二、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21谁(communicator、sourceofinformation)可信性喜爱性什么(communication)对谁(target)环境与情境(environment&situation)22(一)信息源可信性(credibility)专长性(expertness)Aronson等(1963)高可信性能更多地转变被试的态度。这表明

8、,信息源的可信性往往比信息本身的逻辑性与合理性更重要。可信性的持续性(continuityofcredibility)Aronson等(1953)睡眠者效应(sleepereffect):低可信性信息源对态度改变的效果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23对信息源的遗忘比信息本身的遗忘更快。信息本身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长时间来说更重要。可靠性(trustwo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