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策略思考

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策略思考

ID:46464568

大小:8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4

上传者:U-7604
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策略思考_第1页
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策略思考_第2页
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策略思考_第3页
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策略思考_第4页
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策略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策略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摘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Z间的心理沟通,它是主体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的实质就是师与生、生与生Z间的互动,和谐的历史课堂,更能促进教学的有效。和谐既是教学过程屮教师和学生,课程资源与课木,教和学等各个要素之间要互相协调,也是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主体意识、学习意志、体验创新优化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口主发展的必由Z路,更是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关键词:新课程和谐历史课堂有效新课程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Z间的心理沟通,它是主体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就是课程意义在师生、生生中创造与分享的过程;课堂教学应该是一项发展性活动,必须人人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学生个性如果不参与活动,课程的意义就不会对其产生任何影响。课堂教学中个体参与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凸现学生个体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作用;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这种和谐统一的实质就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新课标的要求为历史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屮应在“以学生发展为木"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构建生动和谐的历史课堂。我们可以从“构建和谐社会”做法屮得到有益的启发,其实“和谐”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时髦事物,而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孟了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彖各个方而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也如此。传统的教学,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历史课堂教学偏重知识,偏重概念的灌输,偏重分数,“不和谐”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元素间结构欠合理,关系欠和谐,影响了学生的全而、自主发展。追求和谐课堂能较人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下面从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课程资源与课本,教和学等各个要素Z间互相协调来看如何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一些思考。一、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根本前提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和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 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师生Z间的关系决定课堂教学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苹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师生Z间的道德、情感关系师生之间的道徳、惜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础。师爱又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就要求教师在态度上和蔼严肃,在行动上细心关怀。(二)师生Z间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有位哲学家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阳屮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学生只有在民主开放的课堂屮才能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问题,积极学习知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历史。口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口主明确学习冃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卩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在课堂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方向的指引者。所以,课堂上教师不能误解学生的主体性,随便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无准备思考、无秩序讨论,口己则站在讲台不参与、不引导,戢后随便总结完事,体现不出师生的互动与合作,这样的课堂只是“表而繁荣雹(三)学生Z间互助、合作关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体现出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屮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耍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Z间的互助与合作。同学间通过交流与合作,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成效,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总Z,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把师生与学生间关系的和谐休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我们耍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白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町能发挥作用。”和谐的师生与同学间的关系营造了和谐的历史课堂氛围,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预设与生成的整合:历史课堂走向和谐的有效途径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多向、开放和互动的对话、交流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要求教师在对文木进行静态的弹性预设的同时,更要追求课堂现场的有效生成。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先天性存在,决定了课堂教学具有预设性特征,这一特征暗示着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冃标与要求,同时对达成教学H标的方式与途径也有大致的规定性。但是历史课堂教学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认知与心理活动,是师生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互动互向的过程,表现出极其丰富的生成性样态。没有预设的历史课堂,必然缺乏教学的前聡性,教学屮难免产生较大的随意性,由此阻滞教学冃标的达成;没有生成的课堂,历史教学则是完全按照预设的方案进行,漠视课堂里学生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怙:境中产生的体验和心理需求与矛盾,“统”得过死,而对历史课堂鲜活的变化现实,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艺术性,这样的课堂似乎在“刻舟求剑二剥夺了师生主观能动的空间,影响了教师教学智慧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形成与发展。和谐历史课堂,则是既注重教学的预设,又关注教学的动态生成,是预设与生成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整合而成的结果。历史学科的文本(教材)更需耍与人本(教师、学生)的有机地整合,是构建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一)知识情境化:历史课堂走向利谐的手段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之一,它是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文本载体。课堂教学意义全而有效的生成,其基础和载体在于知识。缺乏了以知识作为载体的课堂,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成为了无源Z水,无本Z木。但是,历史知识的文木载体往往又是被抽象化了的符号,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显得枯燥和单调。因此,在教学预设屮如何对知识进行“分解”、“重纟IT'和“包装”,即整合生活资源,对教材进行二次乃至多次开发,便成了为历史课堂和谐导航的当务Z急、重中Z重。从这个视角透视,教学预设,除了必须准确地研究教材,准确地把握基础知识,领悟教学冃标Z外,还得关注对教学对象——学生经历与生活的研究,发掘知识与学生生活素材的“血缘”关系,并加以充分的开发与整合,把知识巧妙嫁接在生活惜境之中,让知识有机融入生活,不断实现激活和强化学生认知渴望、矛盾和口主学习、合作探究、分享成功的更替与递进,让课堂在学生经历生活情境中扬帆启航,学生开始轻松愉快的学习、发展与丰满旅程。依托教材步入和谐。新课程历史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应该认真去挖掘。从一个人物,一段资料和一幅美丽的图画等,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师在依托教材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还需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积极选择,有效重组与完善整合。如教师在 讲《卅界经济的全球化的进程》屮用课件展示“芭比娃娃”图片示,向学生介绍:“自1959年而世以来,「芭比娃娃'已经销往世界上150多个国家,每年总销售超过1()亿美元。平均每一秒钟在世界上就有3个,芭比娃娃,被售出。真正实现了贸易的全球化。”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弊时,设问:“屮国不入卅,我们能买到便宜的'芭比娃娃'吗?在以上教学过程屮,教师创设了一个始终贯穿的教学情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用教材,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历史、用历史。(二)给学生预留空间和时间:历史课堂走向和谐的绿色平台教学预设单有周密性、准确性、具体化和对操作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耍站在和谐教学新理念的高度,赋予教学预设以新的视角,即要给课堂教学预设之外动态生成的丰富性留有充足的空间与时间,为学生个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生长与扩张预留开阔的活动空间、为课堂里的学生群体互动对话提供机会、为学生群体的“生成丰富性”(认知过程、方式、方法与体验的多样性、见解的多元性、教学策略与手段的变通性,教学冃标的调适性)提供包容的空间与等待的时间,从而避免生产线式的程序化的教学,让课堂意义变得丰满,让课堂的学生变得富有个性之美。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思考和判断,很少有“发问”的权利和机会。这样的教学无疑削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习惯,从而影响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性。如果,教师把提问权交给学生,如采用开放性问题、学生质疑发问策略,利用文本信息,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设计成开放性的问题,并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I叫答。使原先教学过程屮的单向交往变成双向交往或多向交往,课堂便会充满生成的活力。在讲授“武则天的统治”时,有学生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政治野心家、权谋者或幸运的漂亮女人;有人认为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治清明、任人唯贤、国家吕盛,其历史功绩不容抹杀。于是我从“学情”出发,让不同意见的学生相互争辩,在争辩屮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更愿意把发言的机会给学生,把课堂的参与权、主动权给学生。再往下是一个高潮、又一个高潮……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越来越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越来越多。(三)整合开发课堂“生成性资源”:课堂走向和谐的智慧学生在课堂学习屮不断产生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认知基础、水平与能力之间的矛盾。学生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这种矛盾,是创生和谐课堂的宝贵资源。此时,教师就必须善于观 察和准确把握学生在教学预设作用下知识、怙:感和心理上动态生成的具体教学悄景,适时激活、调动自己原有的教学智慧内存,及时调整原先预设的教学计划(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程序与步骤、语言与手段),并对课堂屮生成的信息即时进行优化组合,即把课堂屮学生生成的鲜活教学资源与教学H标进行整合,不断创生新的教学情景性资源和恰当的教学策略,充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并保证这些需求朝着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态度、悄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方向转化。学生课堂“生成”的丰满、真实与完美和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与提升是共生共长、互促互向的过程,是和谐课堂实现课程价值的过程。如讲述“清派军队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时,有学生突然冒出一句“可耻”,同学们议论纷纷。在预设中,并耒就归顺的评价问题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安排,原定的教学计划无法强行继续下去,于是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思路,组织同学讨论来评价这一行为,并设计了思考题:1、有同学认为郑成功后代“可耻”的原因。2、讨论:是该归顺还是拼死抵抗,为什么?3、怎样评价郑成功后代的归清Z举?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这时郑氏政权已成为割据政权,台湾面临着被外国侵略的威胁,归顺清有利于台湾的开发、祖国海防的巩同、祖国统一人业的实现,郑成功示代的归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样的调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预设之外的课堂动态生成,收到了不错的成效。课堂的“生成”过程,就是师生互动互促的学生提升过程。教师对课堂“生成”进行开发与整合,并不是对“生成”空间与时间的挤压和限制,而是“助产”与引导,以保证课堂原生态的丰满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教学预设的冃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课堂过程中生成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节外Z枝”时,教师可以对既定教学H标作适宜的灵活的延伸。依托教材和学生享受和谐,教师和学生是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为“文本”注入了“人本”的新活力,以教材为脚本,师生共谱新乐章。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上的知识探索、研究,而要把知识延伸到现实屮、生活中。芳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历史知识。学生的智慧正是像点燃的火把,永远燃烧不尽。好的“文本”还需要“人本”来充实丰富。所以,执行课程标准的过程就是开发、创生课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材仅仅是达成课程标准的屮介,它起着参照物的作用。即使是十分完善的教材,也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实施教冇再加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效。当然,课本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提供了多种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寻找答案、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屮,应该坚持以课木为主,适时地引入一些开 发的课程资源,注意课程资源与课木的和谐。和谐历史课堂备课工作重心的转变传统备课工作范围建构主义备课工作范囤1、分析教学1=1标、重点和难点;1、分析学习冃标、重点和难点;2、吃透教材,理清课中逻辑关系,任务分析;2、深刻思考所教知识的新发展、应用及联系;3、确定于生头脑屮的相关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3、分析学生先前的经验和认知过程,确定最近发展区4、设计呈现信息的方法和推演知识的进程;4、设计问题情境,支持交流的方式以及学习的流程等5、选择课堂练习题以及记忆方法。5、选择迁移问题,整合方法以及学习评价方法。三、教与学的整合: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体现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如何处理好教与学Z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历史课的成功与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要求,历史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改变过去的历史教育从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口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血、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牛历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小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牛“学叩勺整合。教师应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人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历史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历史活动经验。(一)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规定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II标要求和内容框架,是教材编写、教学开展、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师生教学内容的主要來源。 教学内容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卩为主要载体,由师生共同确立的、落实于每一次具体的教学活动屮的基木内容。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是统帅、是依据,教科书是连接课程标准与教学的纽帶,是落实丿力史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载体。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丿力史教科书的知识内容就是历史教学内容的全部。事实上,我们接触到的四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知识内容的范围均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处理,可删、可补、可改,教学牛动、活泼,入情合理,切实可行,既有利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又有利学生过程与方法的掌握,还冇利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以《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为例,根据课程标准的耍求,本课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首先对夏、商吋期政治制度发展情况,因不是内容标准的棊木要求,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不必重点展开,可由老师以概括性的语言简单说明,为阐述分封制和宗法制作好铺垫:早在夏朝时期出现了公共政治权力,商代通过内外服制度和神化王权的做法加强商王对地方的政治控制,到西周时期通过更加健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其次重点把握分封制和宗法制基木内容。师生通过阅读教材的图文信息,概括、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产牛的背景、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和影响,进而认识屮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家国一体。培养学牛概括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再次在此过程屮创设悄境,使学生体会到历史发展的基木进程及其内含的情感价值判断。(1)、从商朝的方国联盟到周朝天下共主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怎样的趋势?(2)、如何理解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就是大老婆所纶的儿子吗?能否通过历史故事或历史影视有关情节说明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今天现代社会是否还有残帘?(3)、能否举些例子,说明宗法血缘关系在当代社会的彫响?(4)、商朝以神化王权来维护统治,西周则以完美制度的设计来开疆拓土、巩固统治,对这些你有何感想与体会?(二)轻松和谐的教学流程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首先教师百先要轻松起来,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木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罚、练……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已够多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同学……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为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因此,历史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抽象的历史学科知识,如用“两只老虎”的熟悉旋律来导入《国民革命》学习,学牛不知不觉进入学习,进入了状态,而且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口不易产牛•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贯课堂是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人。如在讲“农村包I罚城市”道路的开辟时,以毛泽东的诗词来贯穿其中,课的起始阶段:“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西江刀•井冈山》(1928年秋)创设情景,用疑问启思、问题启发等方式激趣,使“课伊始,趣味生”。课的发展阶段:“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挫折,《七律•长征》(1935年10月)可用揭示矛盾、比较対照、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等方式激趣,使“课正行,趣正浓覚课的结束阶段:“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胜利,《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刀)回顾思索《浣溪沙•和柳亚了先生》(1950年10月)用质疑问难、讨论延伸等方式激趣,使“课已尽,趣犹存S教师呈现信息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牛•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因此,在教学实践,我们应该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牛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得到全血的发展。1、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因冇满堂灌Z嫌,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受到一些质疑,但它仍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思维能力难以达到的问题仍冇积极重要的作用。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历史知识、教学能力和水平上的优势,引导学牛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2、讨论法。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等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法。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如分组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香港、澳门为什么能顺利回归?等等。3、辩论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思辩性较强,从不同的角度可能会冇不同的结论,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题。可采用个人辩论、小组辩论和大组辩论的方式进行。如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拿破仑是英雄还是恶魔?东欧剧变是坏事还是好事?等等。通过辩论培养学生思辩的能力以及从中感悟历史的丰富多彩以及历史结论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4、材料学习法。这是提升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冇深度的历史认识。运用材料学习法,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第一,引导学牛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说明观点;第二,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内容和可信度做比较;第三,选取某一主题,罗列来源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整理归纳,并R解释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口己的结论。由于材料学习活动法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发现一分析思考一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具有探究式学习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口,体现研究性学习实质的要求。5、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冇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运用观察学习法的主要内容是对历史实物、历史图画、历史环境等的观察”。关于历史实物与历史图画、表格的功能,传统的教学法认为主要在于增强学牛対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对彖的直观感。在新课标的理念卜•,人们对此有新的认识。图表的功能不完全限于其肓观性及兴趣性,合理运用图表述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因为一些内在的、木质的东西,是可以通过历史现象的各种表现显鉤或折射出来。观察学习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深刻理解和认识历史的冃的。6、实践学习法。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等途径來学习历史的方法雹新课标解读对这种学习法的开展冇明显的指示,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指南,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求戢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四)帮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我们应积极地将这些学习方式引入历史教学活动屮,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他人介作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目前教学实际条件的限制下,接受式学习方式仍有其重耍意义,不可一概否定。和谐历史课堂活动结构(的转变)传统课堂活动结构建构主义课堂活动结构1、教师复习相关知识1、呈现问题情境2、教师引出问题、任务利主题;2、学牛尝试解决问题,引发相关经验和认知冲突3、学生参与教师所预期的推导过程;3、在教师支持下,学生合作探究并解决问题;4、全班归纳学习结果统一理解和总结方法;4、在教师的监控下,全班交流问题解决的策略、过程和结果,达成深层次的理解;5、课堂练习,巩固新知识。5、呈现新问题,促进知识的应用和整合四、关注学生成长,实施发展性评价:“和谐历史课堂”的助推器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具有吋代特点,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屋观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教师要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前就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具休的教学内容设立恰当的评价目标体系,并据此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和具体的评价指标,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各种信息,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冇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耍,母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根据学生实际,以创新为主要指标,在形式上做到三个结合:笔试、口试与操作相结合,H评、他评与师评相结合,分数、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做到四个延伸:考试向考查延伸、期终(中)向平时延伸、课堂向课外 延伸、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在试卷内容上做到五个渗透:渗透知识应用、渗透课外知识、渗透开放性题目、渗透社会热点、渗透创新能力。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中随机性、生成性、偶发性的教学行为都为教师的点评提供了契机。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调控、指正、辩驳,进而达成协议并形成共识。课堂的情景性评价为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捉供了机会,课堂上呈现的不同言论,尽管冇的是错误的或不全面的,但都反映了学牛真实的思维活动,教师进行即时性评价就能达到为他们拨开云雾、识别真伪、提高认知能力的目的。在课堂上科学的做法是,弄清学生的思维轨迹,当学生的观点正确独到时,就理直气壮地给予表扬、肯定,放大“亮点”;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该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培植“生成点S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该直言不讳地加以引导,纠正“错误点”。从而让学生在平等课堂上有个性地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课堂的和谐。综上及实践研究表明,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研究教学过程屮教师与学牛、预设与生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儿个因素如何协调相处,使之和谐。作为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和谐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作为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屮所产生的综合性教冇影响力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牛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最人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冃标和最高境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