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洋贝类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洋贝类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ID:464605

大小:3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8-05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洋贝类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文献综述】_第1页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洋贝类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文献综述】_第2页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洋贝类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文献综述】_第3页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洋贝类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文献综述】_第4页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洋贝类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洋贝类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生物技术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洋贝类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摘要PCR技术的出现是DNA遗传分析的一场革命,以PCR为基础的DNA指纹技术大大加快了人类研究生物遗传多样性的步伐,为不同来源和不同复杂程度基因组的分析提供由Zabeau等1992年创立的AFLP(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技术是国际上最新的DNA指纹技术。该技术是在PCR技术和RFLP标记技术基础上发明的DNA指纹技术。该技术兼有RFLP标记技术的可靠性和PCR技术的高效性,

2、而且快速、灵敏、稳定,所需DNA量少,多态性检出效率高、重复性好,不管所研究的基因组DNA有多么复杂,用该方法都可以检测出任何DNA之间的多态性等优点。所以该标记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和先进的分子标记,被认为是第2代分子标记,现已被广泛用于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研究、基因定位和品质鉴定等方面。1、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AFLP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PCR技术和凝胶电泳技术对基因组DNA的双酶切片段进行选择性扩增、电泳分离来检测扩增的DNA片段的长度多态性。一般用EcoRI和MseI限制性

3、内切酶将基因组DNA进行双酶切,然后将酶切片段和接头(adapter)连接,连接产物作为预扩增反应的模板,接头序列加1个选择性碱基作为预扩增引物进行预扩增,其扩增产物作为模板,用含223个选择性碱基的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扩增片段经过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分离、银染或自显影检测,即可获得大量的DNA谱带。对同一基因组DNA而言,引物的选择性碱基数目越多,扩增出来的带就越少;反之,扩增出来的带就多。2、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流程与方法改进AFLP分析过程包括3个步骤:(1)DNA酶切及人工接头的连接(

4、RestrictionoftheDNAandligationofoligonucieotidcadapters)。AFLP技术革新成功的关键在于DNA的充分酶切,所以对模板质量要求较高,避免其他DNA污染和抑制物质的存在。(2)限制性片段的选择性扩增(Selectiveamplificationofsetsofrestrictionfragments)。选择性扩增前,首先用单选择碱基的引物进行预扩增反应,预扩增产物稀释后用于选择性扩增反应。采用这种两步法为以后的分析提供大量的模板,同时对模板起到选

5、择性纯化的作用,从而使产生的指纹图谱更清晰和具有更好的重复性。(3)扩增产物凝胶电泳分析(Gelanalysisoftheamplifiedfragments)。扩增产物通常在4%~6%的变性聚丙烯酞胺凝胶上分离,然后根据引物的标记物质进行相应的产物检测。AFLP技术作为新一代的分子标记技术,自从其诞生以来,已有大量文章开始发表,但它与其它分子标记一样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近几年来,AFLP技术有了很大改善与发展,如采用单酶切或三酶切等。单酶切AFLP技术这种方法是在传统的AFLP技术基础上以改进。

6、采用一种酶,一个接头,酶切连接反应在一个反应内进行,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代替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这种单酶切的方法能增加扩增带的特异性,减少弱带,每个引物多态位点数多,所需时间短,实验过程较传统的AFLP技术简单。可用于DNA指纹图谱构建,改进的单酶切AFLP技术的重复性,可靠性,应用性都大大加强,且能用于病原菌的快速鉴定。SAMPL(selectiveamplificationofmicrosatellitepolymorphicloci)指纹技术是在AFL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指纹技术。利用与

7、AFLP相同的模板并经过双酶切、对应接头连接和预扩增。所用引物对中一个是AFLP选择性引物,一个是包含一段复杂微卫星序列的SAMPL引物,由于微卫星座位是基因组高变区,从而再对遗传变异低的样本进行分析时,SAMPL分析就显得更加灵敏、高效,能有效的显示关系较近的基因组高变异区微卫星位点的不同,评估种群内遗传变异,其检测出的多态百分数比AFLP技术的高。TE—AFLPTE—AFLP(threeendonuclease2AFLP)即三内切酶扩增的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是由荷兰科学家derWurff在AFL

8、P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指纹技术。用两种低频率切点内切酶(通常为6碱基位点识别酶)和1种高频率切点内切酶(通常为4碱基位点识别酶)代替了AFLP技术的双酶切,但仍用两个接头连接,产生的片段只与低频率切点内切酶所切片段末端有共同粘性末端的2个人工接头连接,选择性扩增的引物末端加上1~2个选择性核苷酸,使既能与接头粘性末端配对又能与引物的选择性核苷酸配对的限制性片段得到扩增。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传统AFLP技术中带的数量,提高复杂基因组的分辨能力。AFLP标记的多态是通过限制位点的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