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指导学生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指导学生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桃源镇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目前,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对我们的教育是一场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我国的四化建设,为了适应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按三个面向的要求,从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出发,课外活动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更重要了。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在现代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数学教育的目标主要表现为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两方面。但是,要想高质量地实现教育目标,仅靠通常为完成教学进度而设置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本身有
2、局限性:1、为在确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常常安排得过满,不利于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传统教材虽然经过了反复推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实施循序渐进的完整的教学过程,但是传统教材不大容易改动,不能经常反映出数学的新思想、新进展,因而限制了学生思维水准的发展。3、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教学班,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对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准,结果会有部分学生“吃不饱”,如果不注意对这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培养,很可能挫伤他们求知的
3、积极性,甚至可能埋没人材。4、现阶段,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没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模式的控制,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的是如何应付考试,这是与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的冃标背道而驰的。5、长期以来,不少小学数学教师习惯于教授传统的内容,适应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也是儿十年一贯制,缺少创新精神,缺少时代气息。这样,当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学生。二、课题研究目的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等多感官的活动下参与学习,进而在活动中理解数学问题、思考数学
4、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在实践研究中,力求经过一定的积累、探索,形成有效的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方法、经验,构建初步的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理论。三、课题研究内容和形式探索中、高年级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学效应。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应本着“激发学生对数学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个总体目的,再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数学课外活动的任务,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兴趣爱好来确定,要尽量做到内容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充满生活乐趣,充满人情、友情,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5、概括地讲,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1、社会实践活动数学社会实践活动,是以理论和实践相互转化基础的。开展这样的数学课外活动,既加深了对数学理论的理解,又提炼了对实践的理论认识和抽象,促进了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综合能力。通过结合所学数学知识,组织学主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一来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具体理解,二來可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教育。2、劳动工艺活动这种活动可以结合劳动技术课开展生产活动。如联系好工厂参加制作教具,通过学生亲手制作课堂教具,可以具体加深数学几何图形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如制作三角形,可以是学生明确边角关
6、系;制作正方体、圆锥,可以增强学生的空间想像力。这类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所学知识进行安排,不能把学生当童工用。通过这种劳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得到现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能更好地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3、活动课20世纪以来,课程理论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分课程论:一种是知识结构课程论;另一种是活动课程论。活动课程论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他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课外活动为中心。我们这里讲的数学课外活动,不是杜威讲的活动课的全部内容,而是吸收了他认为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的活动的合理部分。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理
7、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开展一些讲座、辩论或思维开发课等等。使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方面的积极性尽量达到较完美的统一。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增长学生才干。所以,我们讲的活动不同于杜威的活动课,他只强调了学生积极性,不强调教师的积极性,我们是要两个积极性,而且要求二者尽可能结合。如我们针对某一学生对其反应迟钝的数学真理进行逻辑分析,恰当的提问,让学生顺藤摸瓜地进行思考,使学生最终明白这一真理的来龙去脉,使原本抽象的理论具体
8、化,学生容易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种活动课既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又是独立的课外活动。它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又不同于课堂教学。组织数学活动要紧密配合数学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可行的计划,要提供场所和必要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