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51960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活力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活力的策暁【摘要】分析影响高屮物理课堂活力的因素,探讨提高高屮物理课堂活力的策略。【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活力【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108-02物理学科实验性强,强调实践探究,需耍掌握物理基木概念和规律,需要严谨缜密的思维和周密的逻辑推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如果教师不能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思路,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使物理课堂变得沉闷,缺少活力。基于此,本文探讨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活力的策略。一、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活力的因素第一,课堂价值观偏颇。只注重传统知
2、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忽视过程、方法引导,只注重文本上纯学科知识的挖掘和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与思考方面的培养。在课堂上许多探究性的教学,教师往往通过解析来让学牛得到答案,“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这种最简捷的记忆方法达不到学生亲自投入的思维水平。笫二,课堂教学方式落后。“填鸭式”教学仍进行,缺乏具有深度的充满智慧的师生课堂。由于部分教师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根本途径,因此,“满堂灌”和“灌满堂”现象普遍存在。第三,课堂情感缺失。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意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交流,乏味的课堂使学生疲倦不堪,
3、昏昏沉沉,不可避免地导致课堂的枯燥乏味。第四,针对性教学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更注重个性的张扬。但在现行教育模式下,统一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缺乏分层目标,忽视了学生群体具体而特定的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活力的具体策略针对以上影响高屮物理课堂活力的因素,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策略来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活丿J。(-)充分利用物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用性学科,许多物理定律就是在大量生活实例、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因此,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观察生活、课
4、堂实验来培养学牛,并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及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除课堂规定的实验外,还可以添加其他有趣的实验。例如,在学习圆周运动绳模型时,当摆到最低点时处于超重状态。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教学中,可以设计两套方案来演示:一是在两个支架之间连接一个很有韧性的铁丝,把绳系铁丝的中间,另一端连接一重球,让学生观察静止在最低点和摆动时观察弹性绳的形变情况。二是让学生把绳球模型挂在手指尖的位置感触静止和摆动时拉力大小的不同。学生切身感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力的特点,在学习教材内容时口然感到容易理解,学习兴趣也就上來了。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一些物理现
5、象、知识和规律,包括大自然蕴涵的无穷奥秘。例如,在学习圆周运动知识并进行描述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研究任务:回家研究他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一一自行车,研究铁链运行时的物理知识。在突破难点向心力的效果时,让学生在课间操时体会拐弯时人冇哪些下意识的举动,并观察自行车比赛人和车的状态和汽车拐弯时的打滑现象。(二)创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抽象、枯燥的物理课堂中,创造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特别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求知、求趣、求新、求动、求异心理特征,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教材的知识和生活
6、实践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情境,这样就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创造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通常要因人而异,并和课堂知识相结合。例如,在讲到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可以让学生观察雨伞丿11出的水滴和砂轮打出的火花。实验后,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而且记得很牢。另外,还可以选择适当时机,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产生共鸣。例如,当有学生回答问题很好时,教师可以提议其他同学给他点个赞。教师还可以多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來To(三)巧妙设置疑
7、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出疑问,所设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可探究性。其次,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后,教师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求索,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为什么刹车时人会往前倾,为什么水流星的表演中水不会流出,为什么人在接触静电时头发会竖起,类似这样的问题的提出,将深深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四)分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急于抓教学进度,从而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误认为只要将内容讲解清晰,学生就能接受。实际上,教材中的
8、教学难点,概念和知识,要适当分散地放慢进度,使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搞一步到位。应让学生逐渐了解物理的基本知识,并将高中物理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结合起来。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