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47007
大小:6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开展管理审计,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服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开展管理审计,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服务——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山东省烟草行业内部审计,紧紧围绕行业中心工作,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监督审计为基础,管理审计为方向,促进发展为口的的工作思路,努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2003年,我们选择市局(公司)进行了管理审计的探索,为今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总结经验。现就管理审计工作谈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对开展管理审计的认识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工作的中心,是企业价值冃标的根木要求。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资源占用,牛产出尽可
2、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为前提,即企业运营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管理体系的作用下进行的,业务经营活动可称Z为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基础”,则管理活动就是经济活动的“上层建筑”。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正常、高效地进行,保证提高经济效益的各项措施得以实施,从而保证经济效益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中的高层次审计,它以金业的管理活动为审查和评价对象,是对企业管理水平、管理素质和管理效率的审计。通过管理审计,审查和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促进改善管理索
3、质和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二、主要做法和审计内容金业的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业务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性,业务经营审计与管理审计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为了达到管理审计的F1的,我们制定了包括审计目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内容的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工作。(一)审计方法管理审计整个过程的一•般方法为“搜集审计资料,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作出审计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其技术方法采用“经济活动分析方法”和“现代管理系统分析方法”为主。从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经济指标报表(账)、内
4、部控制制度入手,审查和评价具经济效益水平、管理诸职能的发挥程度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符合性和功能性;研究对所拥冇的经济资源的利用情况,分析效益潜力;提出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通过经济活动分析方法,审查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情况,与企业历史先进水平対比,与行业平均和先进水平对比,评价具目前的经济效益水平,分析具拥有的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潜力,应达到的经济效益水平。现代管理系统分析方法,审查企业管理组织的健全性、合理性,各方面的职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情况,评价管理素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5、依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方面的数据,采取写实、量化的方法,实事求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既要总结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又要如实指出企业存在的羌距和不足。根据企业管理屮存在的实际问题,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审计实施过程中,要求被审计单位有关方面的人员参与整个审计过程,与审计组共同总结、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和改善金业管理的途径。(%1)审计主要内容1、审查企业经营状况。审查反映经营效益状况的主要的经济效益指标、资产运营指标、资本保值
6、指标等;审查业务经营计划(预算)的完成情况;审查经营要索对业务经营的保证程度、经营要素的利用情况;分析评价其效益水平,对其所拥有经济资源的利用情况、效益潜力等进行评价。2、审查金业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发挥程度,分析管理屮存在的薄弱环节。(1)决策制度和程序。企业决策机构和民主的决策程序:企业的决策方案是否经过了科学论证和选优,是否具有经济性;决策信息系统和监督系统的保证和执行效果。(2)经营目标的制定。主要审杳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是否有札I适应的落实措施和实施步骤。审查企业的经
7、营目标是否有效地利用了企业和市场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经济资源;是否符合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落实经营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改造、职工培训等情况。(3)投资活动的科学性、效益性。审杏对投资筹资活动的科学性、效益性、经济性进行评价,防止盲目投资,造成损失浪费。3、审查企业铮理组织。主要审查部门的设置及各部门职责、运转、制衡情况。(1)审杳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体现了精简、高效的原则,是否合理。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否与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特点和适应。机构人员的配备是否适当。(2)审杏各组织机构职责
8、分工是否明确、是否协调(3)审查各级机构的授权是否充分,是否明确了责任和权力,是否适当,制衡监督制约机制是否有效。管理职责是否做到层层分解。4、审查企业悸理人员状况。(1)金业管理人员结构是否符合企业牛产经营发展的需要,是否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和技能。(2)各级竹理人员和职工的协调性。主要审查企业管理人员与职工的岗位配置是否适当,其工作配合的协调性。(3)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工作情况。-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的途径是否充分,职工培训的效果。5、审查内部控制制度。(1)内部控制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