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48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4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AC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合并ACS患者48例(合并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48例单纯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分析其临床高危因素、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合并组患者的高危因素主要是高血床、糖尿病、高血脂,但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发生率较高,占47.9%;有溶栓指征者,溶栓好转率各为57.14%vs72.73%(P>0.05);治疗最终转归:合并组,治愈好转33例,未愈4?例,死亡11例,其中因脑疝死亡5例,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2、4例,肺部感染2例;对照组,治愈好转44例,未愈2例,死亡2例,其中因脑疝死亡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ACS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部分病例因无胸痛、胸闷等症状而易漏诊,有溶栓指征者,早期溶栓治疗是积极抢救措施乙一,但没有明显降低病死率。颈动脉粥样斑块监测可能是预测心脑血管合并梗死的较敏感指标之-。【关键词】脑梗死;冠脉综合征;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两者具佇共同的血管病理学慕础,有时二者同时发病,导致临床表现极为严重,病死率很高。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7
3、月共收治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48例,现将其临床资料作一冋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8年7月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合并ACS患者(简称合并组)共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56〜88岁,平均年龄6&75±11.96;发病时间9.28±5.89ho按照1995年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首次发病的为25例,再发脑梗死23例。其中基底节梗死32例,多发梗死4例,脑叶梗死3例,脑干梗死9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23±7.05,伴高血压病39
4、例,糖尿病25例,高脂血症29例,同吋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12例,B超提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23例。随机选择同期48例单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7〜85岁,平均年龄70.13±10发病时间10.62±4.98ho诊断标准同上,首次发病的为37例,再发脑梗死11例。其中皐底节梗死3()例,多发梗死5例,脑叶梗死1例,脑干梗死12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34+6.54(2],伴高血压病32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20例;同时伴有高血床、糖尿病和高血脂的6例,B超提示颈动脉粥样斑
5、块形成12例。两组性別、年龄、发病时间、梗死类型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o48例合并ACS均符合新编《内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12例,下壁心肌梗死10例,前壁心肌梗死1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6例,后壁心肌梗死6例,前壁加侧星心肌極死3例,并发心律失常17例,左心衰竭4例。48例中无胸闷或胸痛等临床表现的有15例(占31.25%)。1.2治疗方法与疗效评价:常规沖重症监护、吸氧、必要时机械辅助通气,视病情予脱水剂、抗生索治疗。合并组有溶栓指征者(脑梗死与心肌梗死均在溶栓治疗时间窗6小时
6、之内冃无禁忌症)行溶栓治疗14例,溶栓方法:尿激酶150万IU,溶于牛理盐水200ml中,持续静滴30min。疗效判断:脑梗死患者,溶栓2小时内肌力或意识状态改善;心肌梗死患者,⑴溶栓后2小时内胸痛明显缓解;⑵2小时内心电图的ST段回落50%以上;⑶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⑷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_MB)峰值提前至14小吋内;以上4条标准符合2条或以上者为血管再通,但仅有第1和第3两条都除外。不能溶栓者予抗凝、或降纤、或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基木治疗方法同前,有溶栓指征者行溶栓治疗,共11例,溶栓方法同上,不能溶栓者予
7、抗凝、或降纤、或抗血小板治疗。以患者治疗出院或死亡作为观察终点,治疗效果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程度分为:治愈、好转、未愈、死亡。1.3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V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情况:见衣1,除颈动脉斑块外,其余危险因素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o2.2治疗转归:合并组,治愈好转33例(68.75%),未愈4例(8.33%),死亡11例
8、(22.92%),其中因脑疝死亡5例,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4例,肺部感染2例;对照组,治愈好转44例(91.67%),未愈2例(4.17%),死亡2例(4.17%),其中因脑疝死亡1例,肺部感染1例。两组比较,显效率及死亡率有显著差异性(PV0.05)。溶栓疗效及并发症比较见表2,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