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26601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3
《对蚯蚓的探究教学设计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蚯蚓的探究教学设计漕河镇一小周进良四、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动物册友,它就藏在这里面(指着用报纸盖住的培养皿,自己掀起看了一下)你们想不想看?(生:想!)师:(从报纸下的培养皿里拿出蚯蚓,拿出来让所有同学看到)是什么啊?你们了解蚯蚓哪些特点?二、教学过程生:蚯蚓的身体跟蛇一样。生:还跟蛇一样爬。生:蚯蚓在土里钻,能为庄稼松土。生:蚯蚓能为种子松土,让种子快一点长大。师:你们喜欢它吗?生(齐声说人喜欢。师:那你为什么喜欢它?生:因为它能为庄稼松土,让庄稼长得更好。师:喔,因为这样所以你才喜欢它,是吗
2、?(学生点头)那你是怎么喜欢它的?我让你喜欢它一下(师把蚯蚓拿到他面前)。(该生往后躲了一下,没敢动手)师:我也是很喜欢它的。(把蚯蚓拿起来贴在脸上,笑咪咪的。有些同学惊叫起来了。接着教师乂拿起蚯蚓用嘴亲了亲,让所有学牛都看见,全班同学都惊叫起来)师:我在我家养了许多蚯蚓,(举起手上的蚯蚓)这就是从我家里拿出来的,我在养蚯蚓、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你们想不想研究蚯蚓?生(大声齐说):想!师:如果我把蚯蚓给你们,你们还想研究蚯蚓的什么?生:我想研究蚯蚓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生:我想研究蚯蚓吃什么东西?生:我想研究蚯蚓
3、怎样睡觉。师: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它呢?(做实验)生:用放大镜看。师:你是说利用放大镜来观察,是吧?生:用电筒照照看看。生:用电筒照着在放大镜上看。师:除了可以用眼睛来观察,还可以怎么研究?(稍停了一会儿,有个学生举了下手)生:(较为小心的样子)用手来摸蚯蚓。师:他跟周老师一样喜欢蚯蚓,用手摸一摸,也是一种研究的好方法,看来,大家都挺会搞研究的嘛,而且述提出了许多可研究的问题,那么今天呢,我们可以着重研究这么几个问题。(出示幻灯:1、蚯蚓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2.蚯蚓是怎样爬行的?3、蚯蚓喜欢住在什么样的泥土里?)(-)自
4、行研究师:老师为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蚯蚓以及研究蚯蚓的实验器材,待会儿你想怎样研究它,你就怎样去研究,看看通过自己的研究,你们能发现些什么?(三)组织研讨师:刚才的活动,大家都做得很好,每个同学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现在请大家来发言: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一个人只讲一个发现,一个人发言的时候,大家要认真听,有不同意的都可以发言。生:蚯蚓的身体长长的,还一圈一圈的。生:蚯蚓用放大镜看起來特别大。生:我们的蚯蚓老是沿着盘子的旁边的一圈一圈的爬,不知道为什么?生:蚯蚓的身上一圈一圈的,有一圈特别大。师:你认为那特别大的一圈
5、是什么?生:不知道。生:是脖子?师:老师在第一次观察时也发现了这个圈,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后來我查了一些资料,在《小学自然百科》屮找到了答案,原来这是蚯蚓的生殖带,是蚯蚓的生殖带,是蚯蚓繁殖后代的。不过,周老师养了这么多的蚯蚓,我还没冇看到蚯蚓繁殖后代的过程,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冋去也养儿条观察一下,看看谁能比周老师更早发现这个秘密,好吗?生(齐说):好!师:继续谈吧。生:我的蚯蚓还爬到桌子上呢!师:蚯蚓有没有脚?生(齐回答人没有。师:没有脚那蚯蚓怎样爬?生:蚯蚓是靠它的身体爬的。爬的时候先把前而仲岀,后而缩回来,接着再前面
6、伸岀,后面缩回来,就这样往前爬。(他边说还边做模似动作)生:蚯蚓爬的时候,身体一会儿很粗很短,一会儿乂细乂长。生:蚯蚓有两个头,它两头都能向前爬。师:还有什么发现?生:我们的两条蚯蚓总是喜欢靠在一起。生:蚯蚓怕光。师:你怎么知道蚯蚓怕光呢?生:我用电筒照看蚯蚓的头,它就会逃走。牛:蚯蚓身上有粘粘的粘液。师:你怎么知道?生:我把蚯蚓拿起来,有点粘粘的。生:蚯蚓的身休还软呢!师:你拿起來捏过吗?生:捏过了。生:蚯蚓没有眼睛。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蚯蚓的眼睛?生(齐说人没冇。师:原来蚯蚓是个瞎子!不过,光照在它身上,它还是有反应的是
7、吧?……师:那你把蚯蚓放到盒子里,又发现了什么?生:蚯蚓喜欢湿的泥土。师:你们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蚯蚓有趣的事?生:蚯蚓能用来钓鱼。生:还可以用來喂鸡、鸭、鹅。师:对,蚯蚓述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小动物,现在许多人述专门养蚯蚓作为鱼、鸭的饲料,国外还冇专门制造蚯蚓食品的公司呢!还冇吗?生:蚯蚓弄断了,它还会活,它会氏出身体变成两蚯蚓。师:你看到没有?生:看到过了。师:那你们知道蚯蚓住在哪里?生:湿的泥土里。生:也不能在太湿的泥土里,水太多了它也不喜欢。师:你们以前都捉过蚯删吗?生(大部分):捉过。师:那你们都是从哪里捉来的?(大家
8、抢着答:“菜园里”、“田里”、“垃圾堆里”……)(四)回归生活,课外延伸最后,陪我们上了一堂课的蚯蚓兄弟,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