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18296
大小:7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地震災後心理危機幹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震災後心理危機幹預研究摘要:5.12汶川大地震給災區人數眾多的幸存者的心理造成瞭巨大的創傷,面對災區災民出現的心理障礙,如何安撫其情緒及進行心理矯治,成為心理工作者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關鍵詞: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心理危機幹預一、災後心理危機幹預的必要性心理危機幹預,簡稱為危機幹預,近幾十年來在西方取得很大的發展,已成為一種在簡單的心理治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特殊的心理技術的領域。概括來說,危機幹預指的是給處於危機中的個人或傢庭提供有效幫助和支持的一種技術,通過調動他們自身的潛能來重新建立和恢復其危機前的心理平衡狀態。
2、發展到今天,危機幹預己經成為一個既包括應急性反應又包括長期預防在內的綜合性概念。做好災區人民的心理危機幹預工作不但應是國傢的一項安民政策,更是心理學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應該關註和為之努力的任務,做好地震災區人民的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意義重大1、災後心理幹預是人道關懷的具體體現四川汶川地震災難發生後所造成的心理危機,不但危害大,而且涉及的范圍廣,持續的時間長,每一個見證地震災害的人可能都會受到影響。如果心理幹預不能及時跟上,一些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就可能會出現急性應激反應,即面臨應激情境或遭遇應激事件出現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和
3、行為的改變。如果在一個月內還未恢復,就會轉變為創傷後應激障礙(慢性),而創傷後應激障礙不是短期就能治愈的,如果不積極治療,可能會影響幾年、幾十年,甚至伴隨其一生。唐山大地震震後二十年,一批心理衛生工作者對當年的受災人員進行心理調查,結果發現,幾乎所有的人當時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稱為“急性應激障礙”),有些人至今還沒有完全擺脫地震所造成的心理陰影(稱為“創傷後應激障礙”)。一個經歷瞭唐山大地震的老人現在幾乎不敢面對雷雨天氣,地震在他的心理留下瞭無法愈合的傷疤。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死者生命終止的聲音
4、其實是生者聽到的,生者的不幸最需要關照,我們需要通過心理幹預這種人道關懷來撫慰不幸的生者2、災後心理幹預是社會和諧的內在需要震後第二天,《中國青年報》和新浪教育考試頻道聯合推出瞭一項“如何看待地震帶來的心理創傷”的調查,截止到5月15日下午3點,有86.94%的網上參與者認為,此次地震肯定會對幸存者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8&24%的參與者認為,相關部門有必要對災難幸存者進行心理幹預;86.83%的參與者認為,心理上的創傷比身體上的創傷對人的危害更大。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
5、會,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心理上的和諧。因而社會的和諧與社會每個成員的心理和諧有著密切關系,保持人們的心理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可以說,和諧的社會心理向社會釋放的是向心力,不和諧的社會心理帶給社會的是離心力。所謂“哀莫大於心死”。經歷一場特大災難刺激後,心理素質再強的人,都會留下難以愈合的心理創傷。如果不進行心理引導,他們就會沉浸在傷感中無法自拔,這將間接導致社會上憂鬱、自殺傾向的心理疾病患者增多,對全民心理健康很不利。及時對受災人員進行心理幹預,能夠體現我黨立黨為公、執
6、政為民的核心理念,努力做好受災群體的心理撫慰和精神救援工作,能夠促使民眾朝著正確方向穩步前進,能夠促進受災群眾的心理和諧,維護好人民的利益,能夠增強受災地區的發展活力,有利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二、災後心理危機幹預體系的建立為受難者和失去親人的傢屬及目擊者進行心理救災,為傷痛的心靈點亮明燈,已成為災後精神重建的一個重要內容。心理救援和物質救助在重大災難後的同時到位,是公共救援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它有利於將災後的長期損失降到最低。對災難的心理救助工作,不僅指災後的現場幹預,還包括廣泛的培訓、媒體宣傳與研究等項工作。
7、為此,建議完善心理救援機制,改變重大災害事故救援隻重“身傷”忽視“心傷”的傳統模式1、確立災難心理危機幹預的理念並構建相應的機制,重視心理幹預方面的立法和運作機制,在救助保障體系當中,應該把心理救助整合其中。進行心理幹預方面的立法,從法律上確定心理幹預的必要性。加快完善和落實災後精神衛生救援預案,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心理幹預的中國城市版本”和“開展心理幹預的農村版本”這兩種不同的“心理幹預”救災方式,建立地方性的“災後心理幹預行動”的救災體系,從組織、人員、經費和措施上提供保證,並提供積極治療,降低災後精神疾病患
8、病率2、建一支適合我的心理幹預救援的隊伍。培養建立一批既掌握一定理論知識,又有制訂計劃、現場幹預能力的骨幹,最終建立一支國傢級心理危機幹預隊伍。心理幹預工作服務形式相對個體化,做心理幹預的人,應該至少具備以下條件:接受過專業的心理危機幹預、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夠面對真實的災難場景、血腥環境)、此刻自我心理健康(沒有類似的心理創傷經驗)。災後心理幹預隊伍應由心理學、教育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