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52273
大小:7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2
《例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3例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临床分析作者:苏超云作者单位: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化州525100【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发病率、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方法入选83例临床确诊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患儿,对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治疗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UACS患儿中慢性鼻窦炎26例(31.33%),慢性咽炎16例(19.28%),鼻炎10例(12.05%),过敏性鼻炎6例(7.23%),鼻息肉和增殖体炎各3例(分别占362%),腺样体炎2例(2.41%)o均以慢性咳嗽为主。经过抗感染、对症治疗、抗过敏等治疗及必要的手术治疗,所有患儿1周内
2、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其中76例痊愈,痊愈率为91.57%,7例好转,好转率为8.43%O结论UACS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而鼻—鼻窦症状不典型,是导致儿童慢性咳嗽的重耍病因。积极治疗鼻、鼻咽、鼻窦疾病,对治疗UACS有积极意义。【关键词】咳嗽;儿童;呼吸道感染通常将咳嗽症状持续>4周定义为慢性咳嗽[1]。儿童慢性咳嗽是儿科临床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呼吸道疾病的最常见临床表现,在呼吸疾病门诊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病因多种多样,处理措施各异。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airwaycoughsyndrome,UACS)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UACS是指各种鼻炎(
3、过敏性及非过敏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休肥人等上气道疾病所引起的慢性咳嗽[1];因为在体查中大部分病例均发现鼻腔分泌物通过后鼻孔向咽部倒流,刺激咽部、芮门甚至气管等处的咳嗽感受器而导致咳嗽,所以既往诊断为鼻后滴漏综合征。UACS虽属耳鼻喉科疾病范畴,但在幼儿期至学龄期儿童中(尤其是学龄前),UACS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而且绝大部分在儿科首诊,因此儿科与耳鼻喉科的合作与重视尤为重要。现分析我院儿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门诊及住院慢性咳嗽患儿中83例UACS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08年1月
4、〜2009年1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或病房首诊病例,全部经我院耳鼻喉专科医师会诊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并排除了咳嗽变异型哮喘、先天性气道畸形、气道异物吸入等原因所致的慢性咳嗽。全部病例均以反复咳嗽为主要表现,持续时间为4周〜2年,无明显肺部阳性体征和X线胸片异常。83例患儿住院10例,门诊73例,年龄1.5-14岁,男49例,女34例。1.2诊断方法根据儿童慢性咳嗽诊断程序[1],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咳嗽发生的初始时间、持续时间、诱因最严重的时段等特征、过敏史和家族中的过敏史,既往的诊治经过。请耳鼻喉科医师检查患儿鼻、咽、鼻咽部的体征。拍摄鼻窦克瓦拉位片、胸片,视具体需要行鼻窦
5、及胸部CT检查。必要时结合过敏原试验、PPD皮试、支原体衣原体抗体、肺功能检查、24h食管pH值监测及纤维支气管镜等排除相关病变,从而确定UACS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1.3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处理原则是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2]oUACS中过敏性与非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均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过敏性鼻炎者尽量避免接触致敏原,并给予抗组胺、抗白三烯药物,或使用免疫调节剂,局部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血管收缩剂等;鼻炎、鼻窦炎患者又根据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及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鼻窦,必要时辅助手术治疗,对鼻息肉
6、、增殖体肥大者转耳鼻喉科手术治疗。2结果2」病因分析83例患儿屮,全部患有一种以上的鼻、鼻咽或鼻窦疾病。其中以鼻窦炎最多,共有26例患儿,占31.33%;其他依次为慢性扁桃体炎17例,占20.48%;慢性咽炎16例,占19.28%;鼻炎10例,占12.05%;过敏性鼻炎6例,占7.23%;#息肉和增殖体炎各3例,分别占3.62%;腺样体炎2例,占2.41%。其中有2例鼻息肉患儿同时患有鼻窦炎;有6例慢性扁桃体炎患儿同时患有慢性咽炎;2例增殖体炎患儿亦患有慢性咽炎。2.2临床特点83例患儿均具有慢性咳嗽的特征,其中最长病史已超过2年,病史最短亦接近2个月。咳嗽均以清晨或体
7、位改变吋明显;伴有鼻塞、流涕的病例有18例,占21.69%;伴有痰鸣、咽部异物感的有26例,占31.33%;其中有20例患儿伴有头病及反复低热,占24.10%;有白色、黄白色分泌物附着或有分泌物自后鼻孔流入咽部者48例,占57.83%,2例腺样体炎患儿及3例增殖体肥人患儿体查均见咽部淋巴滤泡增生及鼻咽部大量黄口色分泌物。26例鼻窦炎患儿均经鼻窦克瓦拉位X线照片诊断,其中10例还经鼻窦CT明确诊断;全部26例患儿均经鼻窦分泌物细菌培养,其中23例培养出致病菌,3例无菌生长,致病菌分别为:肺炎球菌、B组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休、灰氧菌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