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术语角度探析《内经》“九针”之内涵

从术语角度探析《内经》“九针”之内涵

ID:46344101

大小:7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2

从术语角度探析《内经》“九针”之内涵_第1页
从术语角度探析《内经》“九针”之内涵_第2页
从术语角度探析《内经》“九针”之内涵_第3页
从术语角度探析《内经》“九针”之内涵_第4页
从术语角度探析《内经》“九针”之内涵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术语角度探析《内经》“九针”之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术语角度探析《内经》“九针”之内涵摘要「'九针”作为规范的名词术语在《内经》屮多次出现,其屮《灵枢》部分开篇即为《九针十二原》,可见“九针”的重要性。木文从术语角度对九针Z源、九针Z名、九针Z形、九针Z功、九针Z使用要领和九针之应6个方面进行论述,探析其内涵。关键词:九针;内经;术语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8.003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8-0007-04“九针”之名始于《内经》,其中《九针十二原》、《九针论》、《官针》专篇论述了“九针”,对其名称、形制、应用等作了详细说明,可见在《

2、内经》时代“九针”已作为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出现。笔者现通过整理《内经》有关“九针”内容,从术语角度对“九针”进行阐述,以使其更好地指导针刺实践。1“九针”之源1.1材质针刺治病历史悠久,起源虽难以稽考,但一般认为主要源自眨石。由《灵枢?九针十二原》“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眨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可知针的前身是眨石。古人生活在洪荒大地,与猛兽等相搏,一旦患病,除祈祷鬼神外,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摸、叩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会使病症缓解,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逐步形成了眨石治病的方法。《说文解字》记载:“眨,以石刺病也。”《山海经?东山经》云:“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3、”郭璞注曰:“可以为砥(眨)针治痈肿者这是基金项目:国家标准化服务项目(ZYYS-200600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21B03-04)通讯作者:刘清国,E-mail:liuqingguo999@vip.sina.com冇关眨术的较早记载。眨石当时的一个主要功用就是切开脓肿,或切除赘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眨石都是作为外科治疗工具而存在的。在距今约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不少各种形状的骨针,很有可能被用做医疗工具[1]。后世有“伏羲制九针”以治病的传说,可见“九针”的起源历史悠久。随着冶金术的发明和发展,石针、骨针逐渐被金属针取代。古代“九针”也随之发展和完善。

4、1.2关于“九”《素问?三部九候论篇》言:“九针……众多博大,不可腔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另外,《灵枢?外揣》亦云:“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穷,流溢无极,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灵枢?九针论》云:“黄帝曰:以针应九Z数,奈何?岐伯曰:夫圣人Z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灵枢?经筋》提到“治在燔针劫刺”,《灵枢?九针论》有“取法于山针”、“取法于絮针”、“取法于?

5、针”、“取法于棊针”等。上述诸多条文意指九针非九,众多博大,是针具的统称。“始于一而终于九”的数理,是一切事物由少到多的自然发展规律。取以“九”数,言其变化多端。有学者从多、极、变三义分析《灵枢》所言“九针”并非单纯指九种不同形状的针具,取九数名Z,另有所寓[2]。先贤创制“九针”是与中国传统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应、治与整休相合的整休治疗学思想密切相关的。天之风雨寒暑变化无穷,人之寒热虚实变化多端,治之则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设“九针”以合创造多种治疗方法,利用多种治疗手段,最大限度、最佳效果医治多种疾病之义。1“九针”之名“九针”之名,各不同形。《索问?针解篇》有“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

6、宜”。《灵枢?九针十二原》与《灵枢?九针论》明确提出:一曰?针,二曰员针,三曰?针,四曰锋针,五曰彼针,六曰员利针,七曰毫针,八曰长针,九曰大针。可见,“九针”之名在《内经》时代已有明确定义。“九针”以毫针为要。《灵枢?九针「二原》有“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微针、小针、毫针三者异名同形,所指均为毫针。《灵枢?九针十二原》云:“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Z。”又“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Z而养。”两条条文

7、中均提到“蚊虻”,一者指针感,一者指针形。但前者言“九针”,后者言毫针。可见,前者“九针”是专门针对毫针而言,这样针感与针形才能一一对应。窦汉卿《标幽赋》说:“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说明毫针地位非同小可,为“九针”之核心。《内经》屮所言针刺内容绝大部分专指毫针针刺。1“九针”之形一曰?针:长一寸六分,形似箭头,头大末锐,当末端一分处收下,形成尖端。后人称为“箭头针”,近人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皮肤针。“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灵枢?九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