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公共外交新趋势

中德公共外交新趋势

ID:46329336

大小:6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2

中德公共外交新趋势_第1页
中德公共外交新趋势_第2页
中德公共外交新趋势_第3页
中德公共外交新趋势_第4页
中德公共外交新趋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德公共外交新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德公共外交新趋势摘要:屮德两国的公共外交与屮德政治、经济往来相比稍显滞后,但在近儿年来两国领导人的推动下大大改观。今年来两国公共外交以青年人为主力,以来华交流为主要方式,同时配合以两国媒体间对话,给中德关系的良性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止能量”。关键词:屮德公共外交;文化因素;民间往来;媒体对话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2-0042-02近年來,公共外交成为中德两国交流中的“新宠”,是双方相互了解、增加互信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不论是丿力史的跨度还

2、是丰富的内涵都倍受世人推崇。而德国一直被称为“思想者的国度”、“哲学家的摇篮”,其文化为世界贡献了极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成果。公共外交以文化交流、民间往来和媒体对话等为主,使中德两国在文化领域开展深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将两国的战略互信从物质层面提升到精神高度。一、高层互访“助推”民间交往屮德两国自1972年建交以來,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往來不断加深,但在文化和民间的交往则稍显滞后。就单方面来说,中国对徳国的文化了解比较客观、全面,而德国民众能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仍然只占少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施罗德总理当政时期才逐渐

3、改观。中德两国关系在21世纪迈入了丿力史新时期,两国公共外交随着政治外交和经贸外交“全面开花”。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德国大众对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增强。“公共外交”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政府的带动下开展。为了加深德国民众对在中国的了解,安格拉?默克尔总理曾先后六次访问中国。默克尔总理非常注重文化交流,曾多次在中国社科院和南京大学中德经济法学院开展讲座,与中国学者交流、座谈。比如在默克尔在第四次访问中国期间,还以联盟党主席的身份访问了中央党校,这是之前身兼党主席的德国总理从来没冇过的举动。除了讨论学术问题,默克尔对屮

4、国文化遗产也很冇兴趣,她于2010年7月到访西安,参观了西门子有限公司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56岁生日。在第五次访华时,默克尔在国家领导人的陪同下参观了北京著名文化遗产一一南锣鼓巷,并与当地市民展开亲切交谈。这种种的“亲民”举动成为了拉近两国公共外交的“催化剂”。在默克尔的带动下,双方民间交往的比重越来越大,屮德文化、教育和人员交流的日益密切,成为了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不竭动力。二、中徳公共外交新趋势(-)“青年一代”可以“大有作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属于青年一代。”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

5、3月29日访德期间观看陕西志丹县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比赛时如是说。在徳中两国的公共外交中,青少年无疑成为了“主力军”,两国友好的“橄榄枝”己经抛向青年一代,两国关系的未来也在青年一代。迄今为止,德中之间已有50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联系[1],中国各大外语高校都已成立德国歌德学院,培养了大批的德语人才,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自1994年在北京成立以来就成为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徳国国内已有8家孔子学院[2],满足着德国人民对中国文化日益增长的好奇和需求。2012、2013年双方互相举办“文化年”的活动更是在德

6、国国内掀起了“汉语热”、“中国热”。最近两国公共外交最突出的就是中国在德国的留学生人数大幅上涨。从德国的国家角度來看,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在德生活无疑可以拉动疲软的德国内需,带动国内经济的增长,缓冲欧债危机带给德国的冲击,同时又可以宣传德国先进的“双轨制”①教育体制,达到“软实力”输出的目的。而対于中国留学生来说,留德除了可以学到先进的机械制造业知识,还不用缴纳高额的学习费用。西欧国家昂贵的学费往往让中国学生“望而却步”,然而德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几乎超过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每年只有500欧的学费基本和中国国内任意一所

7、大学的学费持平,因此德国高校逐渐成为屮国留学生心目屮的首选。(二)“来华交流”易于“消除隔阂”习近平主席对德国的汉学家、孔子学院的老师和学生说:“一些人对中国有偏见,主要是源于陌生、隔阂和不了解。只要加强交流,持之以恒,偏见和误解就会消于无形。”屮国文明上下五千年,屮国文明的傅大精深对德国民众有着深深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徳国人对此慕名前来。目前徳中之间已经建立了70对友好城市[1],但我们仍要扩大这个数字。民间的友谊是最真挚和朴实的,通过來华交流可使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更加快速和直接。有些德国民众所持有的西方普世

8、价值观会使其自身对中国有先天性的偏见,但是通过积极倡导徳国民众来华交流,这种偏见就很容易得到改观。徳国人把自己的亲身经丿力带回国内往往最有说服力。比方说以前中国一些高校很难聘请到德语外教,但冇一些在华任教的德国人就会对屮国冇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他们回国后会跟木国民众讲述自己的在华经历,这往往就会吸引更多的徳国学者来华交流,同时他们以往对中国的偏见也会大大改观。法兰克福著名作家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