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临床观察

ID:46321223

大小:7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2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临床观察_第1页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临床观察_第2页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临床观察_第3页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临床观察_第4页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大学毕业论文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临床观察2014年6月25日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临床观察作者:李爱军刘延杰任朋顺【关键词】尿毒症;肾功能衰竭,慢性;中西医结合疗法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是肾脏病的晚期表现,由肾气衰竭、湿毒内停所致。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除辨证论治外,多采用泻下降浊法,可使氮质代谢产物自肠道排除,因而减轻症状。2005-01—2006-06,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3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诊

2、断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1.2一般资料全部60例均为本院肾病科慢性肾衰竭门诊患者,处于肾功能失代偿期和肾功能衰竭期,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9〜75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6例,多囊肾5例,梗阻性肾病2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1例;中医辨证分型[1]:脾肾气虚8例,肝肾阴虚6例,气阴两虚12例,阴阳两虚4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1〜71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6例,多囊肾4例,梗阻性肾病1例,高血

3、压肾动脉硬化2例,马兜铃酸肾病1例,肾移植术后慢性排异1例;中医辨证分型:脾肾气虚7例,肝肾阴虚6例,气阴两虚12例,阴阳两虚5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复方(I■酮酸片4〜5粒,每日3次口服;爱西特片5片•,每日3次口服。均控制感染,血压高者降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等,禁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其受体拮抗剂,低蛋片、低磷饮食。2个月为1个疗程。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基本方:熟地

4、黄10g,泽泻10g,山茱萸12g,牡丹皮10g,山药15g,茯苓15g。脾肾气虚加红参末(口分2次冲服)3g、赤芍药15g、口芍药15g、生黄罠30g、当归12g;肝肾阴虚加当归10g、片芍药20g.槐花12g、藕节15g、白茅根30g;气阴两虚加党参15g、黄^30g;阴阳两虚则加肉桂3g、附子12g。各型均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个刀为1个疗程。1.4观察项目1.4.1屮医证候积分参照《屮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屮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症每一项按轻、中、重分别计2、4、6分,次症每一项按轻、屮、重

5、分别计1、3、5分。1.4.2化验指标观察血尿索氮(BUN)、肌酊(Cr)、内生肌酊清除率(Ccr)的变化及屮医证候疗效。1.4.3药物安全性1.5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30%;无效:临床症状、休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土标准差(土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2

6、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1。表1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略)与对照组比较,P<0.05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22组治疗前后血BUN、Cr>Cci•变化比较见表2。表22组治疗前后BUN、Cr>Ccr变化比较(略)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V0.05由表2可见,治疗组BUN.Cr、Cc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冇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BUN、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2.3不良反应2组治疗后均未发现不良反

7、应。3讨论慢性肾衰竭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它发牛在各种肾肌病的基础上,至尿毒症终末期时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均失调而出现尿毒症的各种症状。曲医治疗主耍是限制蛋白摄入,控制高血压,维持水电酸碱平衡及维持性血液透析等。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主要病位在肾,肾主水而为气化之源。肾虚为木病的主要机理,肾虚则水泛。水湿之邪反困中土,浸渍脾胃,使脾气衰惫,故水蓄不行,败伤脾胃为本病临床所常见。尿毒症病变过程中水湿Z邪久留,滞碍气血的运行,患者出现恶心、呕叶、乏力、腹部不适、贫血、出血倾向等表现。其病机错综复杂,常呈现虚实互见、五

8、脏并损之局面,但仍以肾脏虚衰为根本之所在,木组辨证分型包括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均有肾虚存在。六味地黄丸出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由肾气丸减肉桂、附子而成,方由熟地黄、泽泻、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组成,是滋阴补肾的祖方。本研究将丸剂改为汤剂,方中熟地黄甘柔补血,滋肾填精为主;辅以山茱萸滋养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