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论文】妇科带下病临床证治

【内科学论文】妇科带下病临床证治

ID:46313801

大小:7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内科学论文】妇科带下病临床证治_第1页
【内科学论文】妇科带下病临床证治_第2页
【内科学论文】妇科带下病临床证治_第3页
资源描述:

《【内科学论文】妇科带下病临床证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妇科带下病临床证治摘要:通过引用《校注妇人良方》等古籍的论述,阐明带下病的概念。进而根据《傅青主女科》观点,结合口己的临床,论述了带下病的病因病机,分型及辨治。在治法方药等方面提出了新见,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简历人全/html/jianli/关键词:妇科;带下病;辨证论治此所论之带下病乃《校注妇人良方》之“病生于带脉,故名带下”之意,是狭义的“带下”,是妇科的一种病名。此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也。1病因病机“带下”和“带下病”是不同的概念。“带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女科证治约旨》所说“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而下雹“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

2、、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带卜•病的主因是湿,分内湿和外湿。内湿主要由肺脾肾三脏所主。正帘的水液代谢表现为:水液(含饮食)进入胃以后,经胃消化输送到脾,经脾敷布转输上行到肺,通过肺的肃降功能,通利调达水道,水精便经水道,下输到膀胱。浊者排出体外,清者环流不息;随外之寒暑变迁和内之五脏阴阳变化,做出相应的调节,维持全身水液代谢的平衡。若肺脾肾出现病理变化,则水津循不正道,淤积体内而成致病因素的“内湿”,即可损伤任带二脉而形成带下病。外湿多因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或房劳不慎,或洗浴不洁,或手术损伤,湿邪(湿热、湿毒)乘虚而入,伤及任带二脉,而成带下病。总

3、之,带下病的病因病机为内外湿邪彩响带脉失约,任脉失固。2常见症型及辨证论治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2」脾气虚型主症:带下量明显多于正常量,颜色白或淡黄,质地粘稠,无臭味。其次为而色黄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神疲倦怠,纳呆便澹,舌淡苔白微腻[1]。脾主运散水津,脾气虚弱,水津不循正道,淤积为“湿”。脾气主升,脾气虚弱,不升反降。故“湿”化为带,A带量增多。因未化热,故色口、质稠、无臭味。脾气虚,不能化生充足的精微物质,以营养肌肤,故面色白或萎黄。脾气虚,脾阳不振,故以肢不温。气即功能活动,脾气虚,功能不足,故神疲倦怠。脾气虚,

4、运散功能减弱,水湿随糟粕而下,故便澹。脾与胃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虚及胃,故纳呆。病因病机为脾气虚,清阳不升,牛“湿"成带,应治当健脾益气,升清除湿以治带。临床笔者常用参苓片术散加减以治之。药用党参18g,山药15g,莲了肉15g,白术15g,白茯苓15g,慧及仁15g,扁豆15g,廿草6g,砂仁6g,桔梗6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2次合汁,分3次饭后半小时服。方以人参、白术、莲子肉益气健脾为主;白术、茯苓、扁豆渗湿健脾为辅;佐甘草和中,砂仁醍脾;桔梗宣肺布梢以养全身为使也。2.2肾阳虚型主证:带下暈特多,清稀如水,或淋漓不断。其次为头晕腰疫,形寒肢冷,

5、小便频数清长,大便漁薄,舌质淡,苔薄口,脉沉迟。肾阳虚,气不能化精,则肾之精气皆不足。胞宫赖肾中精气所主,冲任二脉同起胞中,故肾中精气不足,使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故带下特多,滑脱而下。肾阳乃全身阳气Z木,肾阳虚,故形寒肢冷;腰为肾Z腑,帮腰疫;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从而使精微不能濡润头脑,故头第;肾司二便,肾虚使小便频数清长,大便澹薄,夜属阴,故小便夜间尤甚。病因病机为肾阳虚,脾不能运化水津,化湿成“带S脾阳不足脾气失于统摄,带下滑脱。故治当温补肾阳,健脾渗湿,长清涩带以治之。临床上笔者常用自拟之补肾健脾止带方。方用金廣肾气丸9g补肾阳;山药30g,苍术24g,白术1

6、8g,荧实15g渗湿健脾;升麻6g,黄罠15g升清气;赤石脂(包煎,先下)固涩滑脱。随症加减以治之。每日1剂,水煎2次合汁,略400ml,分早、屮、晚3次饭后半小时服。论文代写2.3湿热(湿毒)型主症: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质粘腻,有臭气。其次为胸闷口腻,纳食较差;或小腹作痛,或带下色白质粘如豆腐渣状,阴痒等。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或厚,脉濡略数。湿热蕴积于下,损伤任带二脉,故带下量多。湿热内阻,伤及脾胃,故胸闷口腻,纳食较差。湿蕴久化热伤津,则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或厚,脉濡略数,均为湿热之象。偏湿重者,冇带多色白,质稠,阴部搔痒等症。病因病机为湿热蕴积,故治宜清热利

7、湿。方用《壯补斋•不谢方》止带方。药用猪苓15g.茯苓15g、车前子18g.泽泻15g、茵陈18g.黄柏15g、梔子15g、丹皮15g、赤芍15g、牛膝10go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除湿;茵陈、黄柏、梔子、丹皮清热泻火解毒;牛膝引药卜-行[2]。若遇头昏疼、烦躁易怒、阴部痒痛者,乃肝经湿热下注。改用《医宗金鉴》龙胆泻肝汤。药用龙胆草18g、梔了15g,黄苓15g,柴胡15g,生地18g,车前了15g,泽泻15g,木通10g,廿草6g,当归15go随证加减治Z。热Z甚者谓热毒,表现为:带下量多,赤白和兼,或五色朵下,质粘腻,或如脓,有界臭,或腐臭难闻,烦热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