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全麻患者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的临床观察

[精品]全麻患者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的临床观察

ID:46296074

大小:6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全麻患者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的临床观察_第1页
[精品]全麻患者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的临床观察_第2页
[精品]全麻患者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的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全麻患者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麻患者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的临床观察全麻患者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肌松监测在气管拔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择期外科手术患者共100例,ASA分级I〜I[级,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方式确定拔管时机,实验组患者使用肌松监测仪四个成串刺激确定拔管时机,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总用量为(19.16±8.12)mg、术后苏醒时间(18.34±4.82)min、术后拔管时间(15.11±19.24)min,麻醉药物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卩〈0・0

2、5)。实验组气管拔管后15min.30min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00%.4.00%,拔管后低氧血症总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低氧血症总发生率为28.00%,实验组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o结论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时机把握更准确,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关键词]全麻;肌松监测;气管拔管[中图分类号]R61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2(b)-0008-02气管拔管操作对于全麻患者来说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阶段,肌松药物残余对患者术中、术后状况及呼吸道健康都有负而影响,肌松监测仪的合理运用可辅助

3、更为准确地把握拔管时机、避免不良反应[1]。为探讨全麻患者肌松监测在气管拔管中的临床应用,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择期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择期外科手术患者共100例,ASA分级I〜I[级,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共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42.5±12.3)岁。对照组患者共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41・8±10.7)岁。两组患者均经检查排除神经肌肉传导性疾病,且均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前提下手术操作。两组患

4、者性别、年龄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1.2方法两组患者均插管全麻处理,选择芬太尼、阿曲库鞍、咪呼安定等约物诱导,选择美国欧美达公司提供的Datex-ohmedaAisys麻醉机,四个成串刺激肌松监测指标,频率调至2Hz,组间刺激间距12s,脉冲宽度0.1ms,以左手拇内收肌肌张力作为主要监测对象[2]。对照组在生命体征均稳定后,呼吸频率>18次/min、潮气量25〜6mL/kg>氧合指数$200Z吋拔管;实验组在血氧饱和度290%时拔管。1.3评价标准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监测拔管后1min、15min、30min血氧饱和度,血氧饱

5、和度连续20s<90%视为低氧血症[3]o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2结果2.1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实验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总用量为(19.16土&12)mg>术后苏醒吋间(18.34±4.82)min、术后拔管时间(15.11±19.24)min;对照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总用量为(41.25±10.02)mg、术后苏醒时间(32.14±10.07)min、术后拔管时间(35.14±11.21)min。实验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

6、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2.2两组患者气管拔管后不同时间段出现低氧血症情况对比实验组气管拔管后15min、30min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00%、4・00%,拔管后低氧血症总发生率为6.00%;对照组气管拔管后1min.15min.30min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6.00%、12.00%、10.00%,拔管后低氧血症总发&率为28.00%,实验组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该项目采用了传统经验法与肌松监测法进行科学比对,使用了肌松监测仪客观地对患者的肌松情况进行采集、分析,填补了我地区全麻拔管科学监测的空白。采用

7、肌松监测仪拔管下的患者术屮麻醉药物用量明显低于常规拔管,术后苏醒时间、拔管吋间均短于常规拔管组,与其他报道相一致[4],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尽管麻醉患者肌松监测已经为医学界普遍认识,但全麻患者手术中肌松监测环节仍未能普遍结合到术中[5],多数麻醉医师仍然是结合以往工作经验、依照传统的肌张力评估等方法判定气管拔管吋机,尽管有丰富的临床麻醉和气管拔管经验[6],没有采用肌松监测技术下的传统气管拔管操作仍然不能很好地保证患者体内残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