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中医四季养生调摄

[精品]浅谈中医四季养生调摄

ID:46295985

大小:6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浅谈中医四季养生调摄_第1页
[精品]浅谈中医四季养生调摄_第2页
[精品]浅谈中医四季养生调摄_第3页
[精品]浅谈中医四季养生调摄_第4页
[精品]浅谈中医四季养生调摄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中医四季养生调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医四季养生调摄浅谈中医四季养生调摄【摘耍】四季养生是中医传统养生学的重耍组成部分,通过中医四季养生调摄,提高人体康复力、抗衰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关键词】中医四季养生调摄中图分类号:R1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61-02据报道,17世纪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20岁,18世纪为30岁,19世纪以前为40岁,1920年为55岁,1935年为60岁,1952年为68岁,而21世纪的今天,不少发达国家都先后进入了“老龄化社会”o现存的最早的我国医学经典名著《黄帝内经》里所说“尽终其

2、天年,度百岁乃去”,已不再是人类的梦想,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尽管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诸如先天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营养状况、个人职业等等,但能否讲究养生之道,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关于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的关系,《黄帝内经》里非常清楚地指出:“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从而指出了能否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关键,是在于人们是否能够懂得养生之道。古代的圣贤人由于掌握养生之道,年纪活到了100多岁,而形体、动作不显得衰老,但现在的一

3、些人,因不注意养生,往往活不到50岁,形体就衰老了。人不可能不死,但是可以通过后天调养,逐渐增强体质,提高康复力、抗衰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简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四季养生,是指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调养护理的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关于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已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4、,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书中还根据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养生细则,为四季养生理论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又继承和发展了四季养生的理论,使Z在促进人们健康长寿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牛:活节奏的加快,四季养生作为中医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于调整人的心态,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四季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四季与人体健康关系非常密切,祖国医学理论在预防保健方面特别强调气象因素的重要性,如《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就

5、是在治病吋首先应明确一年的天气变化情况,在预防保健中必须充分考虑气象因素和季节、节气的变化,以顺应口然规律,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2四季养生的内涵中医养生学是数千年来历代医家经验的结晶。从所涉及的内容和方法來看,可谓资料丰富、记载翔实、效用确切、简便易行。随着“回归自然”的热潮,中医养生学方法的“整体、自然”特性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医学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其丰富的,而其中重要的核心内容Z—即是一顺时养生。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吋而适寒暑。”“顺四吋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

6、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2.1四季养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冃的。四季春、夏、秋、冬,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人类作为口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客观自然条件而牛存,而是要顺应四季的变化以调摄人体,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达、情志舒畅的养生保健目的。2.1.1天人相应的养生观中国哲学“天人相应”、“天人合一”

7、的思想对中医学的理论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理论也提示人们要在生产、生活屮处处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如此才能安然生息。而对于人类生存最为相关的莫过于口然界日、月、星辰以及四季的变化了。古人早就发现,日升则阳气盛,H落则阳气衰,故而古人H出而作,FI没而息。月圆吋,人的气血流畅,肌肤致密,外邪不易侵入;月缺吋体内气血流行较慢,肌肪疏松,外邪易乘虚而入。若月缺吋遇到急风暴雨,则人较易生病。一年四季气候的更迭、阴阳寒热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活动。欲得安康,必须对自然界周期性的四季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8、所言:“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疯疾不起”。根据四吋气候的特点,人们总结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五脏调养法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经验,对于四季养生有着重要意义。2.1.2形神合一的养生观形与神的统一,是尽享天年的关键。神寓于形,形统于神。神伤则形伤,神亡则形亡,此所谓“失神者死,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