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新课程如何转变教学观

[精品]浅谈新课程如何转变教学观

ID:46295833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浅谈新课程如何转变教学观_第1页
[精品]浅谈新课程如何转变教学观_第2页
[精品]浅谈新课程如何转变教学观_第3页
[精品]浅谈新课程如何转变教学观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新课程如何转变教学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如何转变教学观浅谈新课程如何转变教学观暑假我作为永定一中教师新课程培训的一名学员,来到龙岩市普教室,聆听了几位专家的专题讲座,接受了大量的新课程的信息和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但我感到他们谈到一个共同的话那就是一一转变教学观、迎接新课程。我认为参加教师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通过几天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培训不仅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而且还了解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到了外地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科研等多方面的经验。这次培训得到专家指点,听了他们的讲座,使我在思想上有了观念的更新,了解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做好实施新课程的准备,

2、能够主动积极地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之中,为新课程的创设和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学习中,我理解到:课程的改革既是基础教育的改革,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改革。原来教学观念要求学生掌握的更多是纯理性的知识,而与数学应用脱钩,几乎没有应用能力,教师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及解题能力的本领,而现在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造能力为目的,把学生从观察现象改变为探索现象的观念上来,培养学生要有应用能力的本领,也就是要求教师把那以往的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学观念彻底地转变过来,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构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3、下面就这几天和平时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1、了解背景是迎接新课程的动力1-1明确大纲修订的基本依据1-1T建国以来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经验教训⑴双基扎实优势: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解题技巧较好;勤奋和刻苦的精神。⑵教材和教学反映出:“繁、难、窄、旧”从国内数学课程的现状看,原有的高中数学课程教材存在比较多的缺陷,不但难以与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教材相衔接,更难应对新世纪对高中数学教育的挑战,概括起来讲,原有的数学课程教材存在以下不足:1•知识层面狭窄。rtr于传统《大纲》的局限性,再加上1983年以來数次删减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造成原有的高中教学内容偏少

4、,知识层面狭窄,与前几个主要《大纲》和比,其规定的内容是最少的,以致于几乎所有的高屮学校,三年课程两年学完,用一年吋间去复习,在知识层面上搞“深挖洞”,造成了一种“学了的不一定有用,有用的又没学”的畸形数学教育局面,这对实施素质教育是极为不利的。2•课程结构单一。根据教育部1990年高中教学计划调整意见,在高中实行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但是由于高考制度没有相应地进行改革,评价学校的观念没有转变,选修课实际上变成了以“应考”为目标的必修课的延伸,选修课形同虚设。3•应用意识不强。由于传统的教材中偏重“掐头去尾烧中段”,没有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

5、识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致于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低、用数学的意识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脆弱,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及创新能力是非常不利的。2、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2-1认识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观念转变2-1-1什么是课堂教学?在教师组织引导下,指向多元目标的学生主动地、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四个要素:①课堂教学是学生的活动一一学生的主体性②教师的作用定位一一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③教学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追求目标)④情感集中反映在是否能设计一个好而有趣的教学方案好教案的儿个要素:①知识教学上注意知识的结构(知识的内在联系)易记的知识是有序的,分类的。

6、②设计一个好的过程(起点:学生已有知识终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用一串问题來设计(利用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o好问题:学生经过短吋间的思考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③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学这堂课可能发生的困难,以及引起的原因。如何找原因?问问学生,搞调查。④备情感(问题要有更多的引导性,思考性)2-1-3目标的多元化的问题获取知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人格的问题:后进生不仅仅缺的是知识,更重要缺乏责任心,对一切事缺乏责任心。要每生做能做的事,对所作的事要负责。2-1-4情感的问题①学生是不是有学习的积极性;愿意去学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

7、有成功的体验“我要把我对学生的爱转化为学生对我的爱;我要把学生对我的爱转化为学生对我所教的学科的爱”2-2不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的含义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地补充一些公式、补充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儿乎是屡见不鲜❷❷尤其是在必修课的讲解中,正因为如此,培训教材中曾多次明确限制这种无限扩充知识面的行为❷❷如杲面直线之间的距离,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在教学中,这些补充的公式或方法往往只对一些极其特殊的问题有效,方法缺乏通用性,久而久之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不断地套公式、套题型、一但试题稍加变化,学半就无所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