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06404
大小:59.7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转变教师角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转变教师角色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师角色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119-02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新课程需要教师自身的改变,新课程呼唤着“新
2、”教师。所谓“新”,就是全体教师的突破、完善和创新。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亲身经历了教师转变角色的过程。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验。一、由教师为“主角”向学生为“主体”转变过去的教学总是过多地采用传授式、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太多,学生活动太少。教师成了课主学习,首先就应转变师生的角色:教师不再充当“主IJ而是要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做“配角”,要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一课时,其中一个知识点是: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圈。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掌握了这一点,学生就理解了1时=60分。如果此
3、时教师仍把着讲,充当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机械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没有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就难以理解和掌握知识。此时,让学生利用学具钟,通过自己看一看,想一想,亲手拨一拨,然后互相交流。这样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就能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二、由“全方位指导”向“精心引导”转变教师要精心引导,帮助学生经历学习、思考、交流、归纳等过程,从而建构新知,完善认知结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动手做(四)__用七巧板拼图”时,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拼,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对一些感到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精心引导,这样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学有所得,学
4、有所获。我在指导过程中,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留够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活动、交流,而且在每个阶段讲几分钟、学生探宄几分钟,都做了精心安排,这样的探宄式课堂教学才能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三、由教师“一言堂”向师生“群言堂”转变从说的角度看,新课程要求教师由居高临下、注重表演和展示个人才华的传授者变为共同构建知识的参与者。以往的教学,许多教师由于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把大量的时间放到自己的“讲”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一言堂。新课程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说、互相说、与教师说。教师在说的过程中既了解
5、了学生的思维动态,又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就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探宄的过程,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四、由过于关注“预设”向更应关注“生成”转变过去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研究教材,较少想到学生,上课时也主要按自己的预设去引导学生,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偶然现象,注重学生的自主生成。正因为有了学生的动态生成,才使数学课堂洋溢着生命的光彩。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备“可能”,设计要“简约”,给学生留下实践的空间,使课堂资源由“单一”走向创生。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辨认方向”一课时,先出示
6、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说出是一张中国地图。教师马上就问:那么你们知道有关中国的哪些知识呢?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中国地域辽阔,有的说中国物产丰富,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就想到的,事先“预设”好的,但有一名同学站起来说:“我还知道云南在中国的西南边。”这个答案事先没有预设到,实际上就是教材中练习第二题的内容:我的家乡在中国的什么方向?次时我就改变一下自己的预设,结合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弄清“云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我们的家乡在这个的什么方向?”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做到不重复,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五、教师应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
7、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教师面对的是既有共同的身心特点,又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身心发展又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中的学生。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