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苍龟探穴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精品]苍龟探穴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ID:46291788

大小:6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苍龟探穴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_第1页
[精品]苍龟探穴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_第2页
[精品]苍龟探穴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_第3页
[精品]苍龟探穴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_第4页
[精品]苍龟探穴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苍龟探穴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苍龟探穴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苍龟探穴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指导单秋华[摘耍]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法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苍龟探穴法针刺患侧天柱穴,先直刺,再依次向同侧的风池、风府及下方的颈夹脊、同侧枕骨粗隆方向透刺。对照组34例取患侧风池、天柱、率谷、头维、相应颈夹脊、后溪、阿是穴。行常规针刺手法。两组均每日针1次,6次为一疗程。结果:两组疗效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从针刺镇痛的起效时段上看,前者的即刻、第2次、第3次后的

2、愈显率高于后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苍龟探穴针法可以达到常规针刺的疗效,而且较常规针刺起效快。[主题词]头痛,从集性/针灸疗法;穴,天柱;针刺补泻;@颈源性头痛;@苍龟探穴法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其分类繁多,病因复杂。其中有一类常伴有颈部压痛,与颈神经受刺激有关的头痛被称为颈源性头痛、颈性头痛(cervicogenicheadache)。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该病在伏案工作者中发病率较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临床资料共筛选病例80例,按照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结

3、束后,按“排除剔出病例标准”剔出10例,实际统计病例70例,其中苍龟探穴治疗组(治疗组)患者为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19〜53岁之间,平均(40.33±8.16)岁;病程6个月〜4年。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患者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18〜50岁之间,平均(42.46±6.72)岁;病程6个月〜4年。两组一般资料经X2检验和t检验,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o两组治疗前头痛视觉模拟评分经统计学分析(x2=l・6689,P-0.7964),两组患者有

4、可比性。(见表1)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取穴:患侧天柱穴。操作:患者取侧卧位,穴位处严格消毒后,选用40mm毫针,依据患者胖瘦,先直刺13~25mni,缓慢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较快退至皮下,再向同侧的风池、风府方向及下方的颈夹脊透刺13~20mm,缓慢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退至皮下再向同侧枕骨粗隆方向透刺13〜25mm。行上述手法,要求有酸麻胀感或向头部放电感,留针30分钟,并加T13P照射,期间行针1次。每天1次,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继续第2疗程。2.2对照组取穴:患侧风池、天柱、率谷、头维、

5、相应颈夹脊、后溪、阿是穴。操作:患者取侧卧位,穴位严格消毒后,选用40mm毫针,按常规针刺法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并加TDP照射,期间行针1次。每天1次,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继续第2疗程。2.3观察指标与检测吋间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其加权值。评价于治疗后即刻(30分钟)、第2次、第3次、第1疗程(第6次)结束后、第2疗程(12次)结束后进行。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1)头痛程度的测定:采用冃前国内外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2)镇痛效果的评价:采

6、用视觉模拟评分加权值予以评估。VAS加权值一(治疗前VAS评分一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X100%。临床治愈:VAS加权值$75%;显效:VAS加权值在50%〜74%5Z间;有效:VAS加权值在25%〜49%Z间;无效:VAS加权值〈25%。2.2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治疗前3次疗效比较见表3O经检验第1疗程、第2疗程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两组疗效相当。两组患者愈显率分别经统计学处理,即刻X2=4.6067,P二0・0318;第2次X〈sup>2〈/sup

7、>二4・6809,P二0・0305;第3次X2=4.3571,P=0.037,前3次两组的愈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苍龟探穴组较常规针刺组起效快,镇痛效果好。4讨论颈源性头痛的概念是近十几年才被国际头痛研究会所承认。以往国内对这…头痛的命名不统一,如颈性偏头痛、肌收缩性头痛、枕神经痛、颈性颈椎病等。对其定义也有差杲,目前较公认的定义是,颈源性头痛即由颈枕部或(及)肩部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的…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早期多为枕部、耳后部、耳下部不适感,以后转为闷胀或酸

8、痛感,逐渐出现疼痛。疼痛为一侧或左右交替发作,或全头皆痛。疼痛部位可扩展到前额、颍部、顶部、颈部,有的可同时出现同侧启背上肢疼痛。在祖国医学古典医籍中没有颈源性头痛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于现代医学病名头痛、颈椎病之下。古典医籍关于它的论述散见于头痛、偏正头风、眩晕、颈项强痛、颈肩痛等条目Z下。综观历代医家所述结合临床,笔者认为正气不足、气血阴阳虚损为其发病基础,外感、内伤、劳损为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