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针刺涌泉穴治疗颈性眩晕100例临床观察

[精品]针刺涌泉穴治疗颈性眩晕100例临床观察

ID:46029761

大小: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针刺涌泉穴治疗颈性眩晕10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精品]针刺涌泉穴治疗颈性眩晕10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精品]针刺涌泉穴治疗颈性眩晕10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针刺涌泉穴治疗颈性眩晕10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刺涌泉穴治疗颈性眩晕100例临床观察针刺涌泉穴治疗颈性眩晕100例临床观察(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摘耍针刺双侧涌泉穴,分别进行针刺前、针后即刻、针后1疗程脑血流图描记。结果:针刺后,眩晕症状明显改善,脑血流图的波形、重搏波、波幅及各项生理参数均有明显的变化(P

2、诊病人,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在28〜72岁之间;病程最短20天,最长5年。本组患者均经颈椎X线或颈部CT检查后确诊为颈性眩晕。2治疗方法取穴:涌泉穴。操作:患者仰卧,先取一侧涌泉穴,右手持针向该穴直刺进针1寸(用28号1.5寸针),得气后,施呼吸补法(呼气进针,吸气出针3~5次),患者即刻晕止,再取另侧涌泉穴施手法后留针20分钟,其间双侧穴位施手法3〜4次。每日针刺治疗1次或2次,14天为一疗程。3观察方法仪器选用七零七研究所的M6707❷IB型双导直接式血流图机,基础阻抗为50Q电阻定标,0.05Q/10mm,纸速2.5cm/s,均采取端坐位。分别描记针前、针后即刻、1个疗程后的脑血

3、流图变化,双侧枕-乳导联血流图。观察其上升时间、主峰角重搏波及波幅等变化,以连续5个脉搏波的平均值为比较数据。4疗效观察4.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但X线复查无变化,可恢复正常工作及运动,观察6个月〜1年以上未复发者;显效:症状与体征基木消失,可坚持一般工作,过度劳累时有轻度不适感;好转;症状与体征部分消失,可从事轻工作,过度劳累吋有明显不适感;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4.2治疗结果100例患者,经治疗1个疗程,治愈32例,显效39例,好转29例,全部有效。针刺后脑血流图各种参数变化见表1〜表3。由表1示,针刺前双侧脑血流图上升时间延长,波幅明显偏低。针后即刻上升时间缩短(P〈0・

4、05),波幅与针前和比较明显增高(P〈0・01,或P<0.05),流入角也缩小。1疗程后较针前比较,上升时间缩短,波幅增高,流入角也缩小。针刺前,重搏波隐失84例,占84%,提示患者脑血管弹性减退,针后即刻,重搏波有明显改变(P〈0・01),说明针刺可显著改善脑血管的弹性。针前患者脑血流波形多为异常(占78%),针后即刻、1疗程后都有明显好转,相当一部分转为止常类波形,与针前比较P<0.Olo5讨论5.1颈性眩晕属于中医的〃眩晕〃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是经络不通,气血闭阻,运行不畅,精血不能上注于头部而发生眩晕。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为性命Z根,而井穴又为十二经脉Z根,阴阳气血相交Z所。肾主藏

5、精牛髓,而脑为髓Z海,刺井穴有充养脑髓作用及开窍醒神之功,而且有疏通气血的功效。5.2颈性眩晕包括了椎动脉压迫症候群。由于椎动脉受压,造成脑供血不足而致眩晕。100例患者在治疗前脑血流图大多表现为上升吋间延长,流入角缩小,波幅偏低,重搏波隐失,波形杲常。提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阻力增大紧张增高,弹性减弱脑供血不足。经治疗后,脑血流图的波形针前78例异常的患者有36例转为正常,针前重搏波隐失的84例有40例弹性有明显改变,波幅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有32例患者波幅恢复至正常范围,各项生理参数均有明显变化,并能维持一段时间(P<0.01,P<0.05)o说明针刺涌泉穴能较长时间地扩张脑

6、血管,减低外周阻力和紧张度,改善血管弹性,增加脑血管充盈度,从而增加脑血流量,是治疗颈性眩晕的一种有效方法。(收稿日期:1999❷06❷1&齐淑兰发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