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经典]自体骨瓣回植加颅骨锁钉固定治疗颅骨缺损临床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典]自体骨瓣回植加颅骨锁钉固定治疗颅骨缺损临床报告自体骨瓣回植加颅骨锁钉固定治疗颅骨缺损临床报告[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自体颅骨瓣回植外加颅骨锁钉固定进行颅骨修补术的叮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对2003年7月〜2010年1月收治的18例因急性颅脑损伤或高血压脑出血行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采用自体颅骨瓣复位回植外加颅骨锁钉固定治疗颅骨缺损,对其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随访1〜3年,X线及CT复查显示回植骨边缘吸收未超过颅骨锁钉范围,头颅外观及颅骨牢固度良好,部分患者有新生骨痂形成,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2、。结论:自体骨瓣冋植治疗颅骨缺损,方法简单、实用、经济,更好地恢复了颅腔解剖结构和头颅外观,外加颅骨锁钉固定可有效地防止回植骨松动、凹陷,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关键词]颅骨缺损;自体骨瓣;颅骨锁钉;颅骨修补术[中图分类号]R68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78-02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手术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价格昂贵,且易发生排异反应,其外观及解剖结构均难以恢复到术前状况。笔者通过对18例因急性颅脑损伤或高血压脑出血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患者,采用自
3、体颅骨瓣复位回植外加颅骨锁钉固定的方法进行颅骨修补术,发现其方法简单、经济、实用,能更好地恢复颅腔生理解剖结构和头颅外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5〜58岁,平均32岁。发病原因:车祸10例,坠落伤3例,后跌伤2例,高血压脑出血3例。损伤类型: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10例,脑挫裂伤并硬膜外血肿2例,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3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3例。术前颅脑CT检查均有中线偏移,放小0.5cm,M大1・7cm,平均0.8cm。双侧瞪孔散大2例,单侧瞳孔散大4例。
4、格拉斯冷(G⑸评分:3~8分12例,9〜12分6例。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3例,单侧去骨瓣减压术15例。1.2手术、骨瓣保存及回植手术:12例对冲性额颖叶脑挫裂伤并急性硬膜下、硬膜外或脑内血肿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1],2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形成患者及1例双侧颖部急性硬膜下血肿并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3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采用患侧颍顶部马蹄形大切口开颅术。术前充分准确估计骨瓣位置及大小,避免向前、后、上方扩大骨窗,可向颅中窝底扩大骨窗至颅中窝底,采用铳刀或线锯开颅,用线锯开颅时应注意垂直锯下骨瓣而不是常
5、规斜面锯下骨瓣,骨瓣大小8cmX10cm〜10cmX12cm,平均10cmX10cm。骨瓣去除后“十”字形切开硬脑膜,清除血肿,术区妥善止血,根据颅内压力高低,裁取适当大小颖肌筋膜行硬膜囊扩充减压,避免颖肌与软脑膜直接粘连,造成日后分离困难。骨瓣保存方法:11例采用体外灭活保存,7例行体内保存。体外灭活保存:骨瓣取出后用0.9%NaCl溶液洗干净,100°C沸水煮沸30min灭活,用95%酒精浸泡保存,凹植吋将骨瓣取出,骨瓣行钻孔(每孔大小3mm,孔间间隔约1cm),形成筛状骨瓣,100°C沸水煮沸30min灭菌备用。体内保存:骨瓣取出
6、后于患者心下腹部行适当大小切口,于皮下脂肪层与腹肌之间分离形成腔隙,将骨瓣置于腹肌与脂肪层之间,缝闭切口,回植时取出骨瓣,钻孔备用(同前)。通过对本组患者的观察结合相关文献报道[2-3],笔者认为体外灭活保存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方便;缺点是骨瓣失去活性,回植后骨诱导能力低,且增加感染概率。体内保存优点是保持了骨瓣的活性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骨瓣的生物学特性,刨植后骨诱导能力后好,可促进移植骨与受骨区骨融合生长;缺点是增加手术创伤与患者痛苦,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2周,超过12周,骨瓣存在不同程度吸收,导致骨瓣复位吻合度差。回植
7、时间:本组患者回植时间最短3周,最长6个月,平均2.5个月,只要患者全身情况准许,无手术禁忌证,应尽量争取早期刨植以恢复颅腔的解剖结构,纠止脑脊液及脑血流动力学紊乱,促进神经功能恢复⑷。回植手术:在全麻下按原手术切口入路,切开皮肤,颖肌下分离皮瓣,需间颖肌与硬脑膜分离,将骨瓣放回颖肌下原位回植,以达到解剖复位。皮瓣形成后,清除受骨区颅骨边缘附着软组织,颅骨边缘用磨钻磨去陈旧骨痂,使骨面新鲜,将处理后骨瓣复位于受骨区,注意保持骨面吻合充分,用3〜4枚16mm钛质颅骨锁钉固定,切口放置胶管负压引流,缝合切口,术后适当应用1〜2联抗生素预防感
8、染,8〜12d拆线,平均拆线吋间10d,拆线后出院。出院后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头颅外观,颅骨X线及CT检查,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随访吋间1〜3年,第1年每3个月复查1次颅骨X线及CT,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