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方法论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Q方法论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ID:46284915

大小:7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2

Q方法论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综述)_第1页
Q方法论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综述)_第2页
Q方法论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综述)_第3页
Q方法论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综述)_第4页
Q方法论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Q方法论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Q方法论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综述)Q方法论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关键词】Q方法论;Q技术;Q方法分析器;操作性的主观性;临床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B841.7,R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1-0059-05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1.014Q方法论首先由斯皮尔曼的学生Stephenson于1935年提出[1],并在1953的著作中进行了详细阐述[2]。但因Q方法与传统的因素分析概念相背离,遭到同时代科学家的

2、严厉批判,所以Q方法曾一度遭到废弃。直至最近20年,Q方法才冲破种种阻力,恢复了其在人类科学研究史上的地位。Q方法是对个体主观性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不同主观描述的分类和排序来揭示其内在世界。当不同被试分类排序结果间差别较明显时,借助丁直接的观察即可以作出归类;但随着所耍比较维度数量的增加,分类排序结果间相似程度的复杂性提高,需借助于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等现代统计方法来揭示所要研究问题的内在特点及规律。Q方法为系统研究诸如观点、意见、信念和态度等主观性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Q分类表示被试对

3、不同陈述的主观理解,据此可以展现被试的主观观点或轮廓。通过主观轮廓间的相关来反映被试间观点的相似性,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同人群对某个主题观点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如杲个体具有不同的偏好,则轮廓图间应该不存在关联;如果相关,则说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观点,而单个个体可据此作为参照进行测量和解释。20世纪70年代,Q方法逐渐兴起和发展,如今Q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国内研究中的应用少见。本文详细介绍Q方法的原理、实施步骤及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一方面帮助读者掌握Q方法;另一方面对临床研究中Q方法可研究的

4、主题和应用方式进行全面介绍,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拓展Q方法的应用领域。1Q方法的原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人类相互交流的目的之一正是传递和表达自身“主观性”的观点和态度,主观性木身也是可作为研究的一种客观存在的“行为”。Q方法需要包含关于某个研究主题的360度或全景描述,研究者事先并不据此提出不同的特征组合(主观性观点),而是通过不同个体的主观性描述來揭示主观性,所以在使用Q方法研究Z前,一般并不存在假设,而是通过此方法來发现问题,提出构想,然后根据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统计指标和具体条冃

5、等对结果作出解释。Q方法属于量子力学范畴,在量子力学屮,体系的状态有两种变化(可逆和不可逆),量子力学把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彼此分离、独立的。以集体讨论为例,我们无法事先预测发言者的顺序及其所要表达的内容,或者说某发言者的发言内容会受到其他发言者的影响,这与量子力学中著名的测不准原理极为相似,因此质心(Centroid)因素分析方法的不精确性成为了处理不确定关系、探索主观性空间的绝佳工具。2Q方法的实施步骤Q方法的实施称为Q分类技术,首先通过访谈和调查等各种方式获得研究主题的各种相

6、关描述;其次让被试按照某准则对Q样本进行均匀分布[3]或单峰的准正态分布式的强迫排序;最后计算排序结果间的相关矩阵,并进行因素分析和解释。具体包含以下五个步骤:(1)集合定义。集合(concourse)是指就某个研究主题人们所持有的各种主观性陈述(如意见、观点、价值观和态度等),也可以是物晶、图片、音乐和气味等非语言形式[4-5]o在搜集上述资料时要遵循集合定义的“全面性”准则。例如在低龄精神分裂症、智力障碍患者和正常儿童的对比研究中由精神医师、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社会工作者来描述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学龄前儿

7、童的行为特点[6]。(2)Q样本的构建。Q样本(QSample)是从集合中抽取的一组有代表性的条目,一般包含40〜60个条冃或对象。条冃的异质性和全面性是保障,代表性是Q样本的关键。有研究证实从同一集合中构建出的不同Q样本对结果无影响[7]。然后对条目进行必要的修改和随机编号并将带编号的条目打印在卡片上供分类使用。(3)被试的选择。P样木(Pset或PSample)是指参与Q分类排序的被试,每个可能的观点需要4〜5名被试(一般是2〜4名)。假设可能的观点数为5,则最多需要25名被试。被试的数量通常小于Q

8、样木中的条目数[8]。Q方法不需要大量的被试,但被试的选择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根据当前研究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建结构化的P样木,旨在揭示不同的观点,与R方法不同之处可参见文献[9]o(4)Q分类。将上述步骤2中随机编号的卡片、记分表(图1)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对不同的观点大致了解后将主题陈述分成-:堆:①比较同意;②不同意;③中立或不确定。记录每堆卡片的数量,以备检查Q样本中同意/不同意陈述是否平衡。然后根据指导语按照诸如从“最不同意”到“最同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