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方法论在法学探究中应用综述

中庸方法论在法学探究中应用综述

ID:46335080

大小:6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2

中庸方法论在法学探究中应用综述_第1页
中庸方法论在法学探究中应用综述_第2页
中庸方法论在法学探究中应用综述_第3页
中庸方法论在法学探究中应用综述_第4页
中庸方法论在法学探究中应用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庸方法论在法学探究中应用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庸方法论在法学探究中应用综述【摘要】中庸的方法论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了中庸方法论的内涵后,对其在法学中的应用做了重点阐述。【关键词】中庸;方法论;儒家;司法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073-02一、中庸方法论的内涵中庸的方法论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重要方法论,它和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体系的两大重要基石。冯友兰称孔子的中庸方法论是“形而上学的反辩证法的。”任继愈认为"中庸既是折中调和。匡亚明在《孔子列传》巾一方面肯定了孔子的中庸方

2、法论不是折中主义,一方面义肯定了孔子“在方法论上只是强调矛盾的统一、调和,不谈矛盾的斗争与转化。”(%1)与仁爱思想一脉相承的中庸方法论孔子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由此,孔子创造性的提出了他的''仁”的范畴,并借"仁”与命的分立,凸显了人的价值主体性;进而把仁同德相联系,建立起了自己的道德学说;进而把德同治相联系,阐发出了自己的治国理想。孔子的仁爱思想以礼为基础:其一,展现出了仁的情感性。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孔子看来,人人都有父母兄弟,都接受过父母的关爱,都感受到过兄弟的

3、友好。其二,是仁的普遍性。孔子称,“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从爱父母兄弟的爱推广到天下大众,“爱”的对象从近向远推开,仁爱获得了普遍的意义。其三,是仁德族群本位性。这表明在孔子的仁爱思想不是仅仅放在个人的本质上来阐述的,而是被放在族群的关系中加以定位的。贯穿仁爱学说其中的是孔子的中庸方法论思想。孔子认为:'‘中庸之为德也,民鲜能久矣”。由此可见,礼是修养,庸是方法,仁是目标。孔子人格学的核心是“仁”,但统率着“仁”的纲领是“中庸”。中庸思想是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普遍的、切合实际的最高的

4、准则。中庸是孔子仁爱思想的方法论,仁爱思想是孔子整个哲学的认识论的核心,是认识层面的问题,而中庸思想很大层面上是仁爱思想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道德层面上是和仁、礼形式上的统一。仁爱思想与中庸一脉相承,又是中庸思想认识论来源。孔子看来要达到真正的仁爱思想必须无时无刻的运用中庸的方法,否则就和仁爱的思想背道而驰。(二)中庸:充分体现辩证法、矛盾思想的方法论第一,中庸方法论中含着古代人们对矛盾双方的理解及用途。中国早在商周就有阴阳八卦,《易经》中对阴阳八卦就有了十分详细的描写。矛盾的双方是有着某种联系的双方,双方

5、既有对它之面又有统一的一面,这才能称之为矛盾双方。孔子把统治者和百姓认同为矛盾的双方。他建议君主体恤百姓,用中道去施恩于百姓。可见,'‘中”是天下人们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人们共同要走的路。第二,中庸方法论承认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性。首先,中庸方法论体现了辩证法的最基本原则,即对立统一原则。孔子提出“和而不同、同而不和”,就是认识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性,并向我们界述了"和”与"同”的区别以及两者的内在联系性。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其中“两端”就是抓住了事物矛

6、盾的对立面,同时又看到事物矛盾的统一性,“执其两端,用其中与民”正体现了这一层意思。其次,中庸的方法论体现了辩证法中量变质变转变及度的原则。“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在度中存在着质和量的对立、排斥。第三,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并没有忽视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毛泽东早就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对立统一尤其是矛盾的斗争性,由此推动事物和社会的运动和变化。孔子在巾庸中没有涉及到矛盾的斗争性,但是孔子可能已经充分看到了这一点不可回避。因此,他曾经用许多的篇幅来阐述中庸之

7、道的难行性。《巾庸,不行章》子日“道其不行矣夫!”孔子给了简洁而有力的论述。孔子之所以在中庸方法论中没有涉及到矛盾的斗争性,恰恰是为了突出“仁爱”、“和”为中心的认识论基础,如果孔子的中庸方法论过分强调矛盾的斗争性,那么不仅给当时的统治者提供了斗争的合理性,同时又会和他的“仁爱”思想相差甚远。(三)中庸思想不同于纯粹的折中主义和调和论孔子指的中庸的''中”是一种适度的手段;“中”是适度的方法手段,"庸”是用也,即“去用这个方法”。中庸的侧重点是一种实践方法,最重要的落脚点在于解决矛盾。而折中主义的“巾”只

8、是一种效果上表面上的和平,目的侧重点不是放在解决矛盾的层面。折中主义不是解决矛盾、问题,而是一味的去逃避矛盾。调和论似乎比折中主义更注重方法论方面的意义,但调和论往往借用“合二为一”这类词来表明自己的立场,看似“合二为一”也就是使调和沦披上了一层辩证法的外衣,把客观事物说成是“合二为一”。二、中庸方法论在法学中的应用随着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人们对现实社会客观规律与现象的把握,加上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对国外先进思想的引进和吸收,人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