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以儒、墨、道、法家为例

先秦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以儒、墨、道、法家为例

ID:46276362

大小:90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先秦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以儒、墨、道、法家为例_第1页
先秦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以儒、墨、道、法家为例_第2页
先秦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以儒、墨、道、法家为例_第3页
先秦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以儒、墨、道、法家为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先秦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以儒、墨、道、法家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管理117先秦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以儒、墨、道、法家为例孙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现实就是礼崩乐坏,社会动乱,因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是,社会的平安稳定却是他战争频繁。为了使动荡的社会得以平息,诸子百家各提们共同的基本要求。出了各自的策略,籍以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其道家虽然也力求社会稳定,反对战乱,但他们设想的“小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思想不断出现,形成不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已把社会引向远古的原始状态,已同思想派别,历史上主要的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经严重地偏离现实。老子的社会理想和儒墨的社会理想已家等等。为了宣扬学说,扩大影响,诸子

2、百家都非常重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老子主张清静无为,理论目标视教育工作。齐国的稷下学宫学者云集,成为百家争鸣是彻底消除一切社会矛盾和利益纷争,从而使社会永远保的重要场所;孔子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有三千弟子,持平安稳定的状态。为了从根本上消解利益纷争,彻底地七十二贤人;墨子的墨家学派也是信徒众多,蔚为壮观。实现社会稳定,老子不惜牺牲一切社会文明,因此,在实教育思想是诸子思想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先秦现手段上,他主张:上无为,下自化。只要在上的统治者“无诸子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的教为”,在下的老百姓自然能安分守己;下自化则天下定

3、,育哲学思想作一比较研究,试图从这个角度还原中国古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便能安如磐石、稳如泰山。代教育哲学思想的原貌,以期对今天的教育有所启发。法家的社会理想追求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长远的社1.社会理想之比较:求安求稳的共同追求会理想目标,其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真正构成法家社会理想是先秦诸子政治学说的景高目标,政治学说学说主体精神的是后者,他们的理想目标是“强”和“胜”。的其它方方面面以及政治思想之外的其它诸如哲学、伦理、韩非设想的专制主义统一社会就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教育、经济等思想都必须为实现其社会理想服务,或者说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要求以自

4、己的强大实力臣服万民其它各方面的理论观点都必须服从社会理想的要求。和邻国,并得到四方臣民和属国宋为自己效劳。无论是孔子的国泰民“安”,孟子的人人皆“悦”,通过以上对儒、墨、道、法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还是荀子的天下大“治”,他们的共同精神就是社会的出,在社会理想追求上,儒墨类似,而与道、法相去甚远,安定。而墨子所追求的国家百姓“便(安)宁无忧”的这种区别成为他们各自教育哲学思想迥异的理论源头。社会理想,也正好表达了儒家社会理想所包含的内容。2.义利观之比较:义与利主次先后不同尽管孔、墨、孟、荀所设想的理想社会都各有其特色,义利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辨的重

5、要论题,几千年来,无论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鼓励,都要以完善的工作考核[2]毛立群,赵军.民办高校的发展与教师的薪酬激励分析机制为基础,与教师在工作中所做的贡献相符合,按劳分配,[J].中国市场,2005.5让员工产生组织对每个员工都是公平的感觉。不论是物质还[3]张宇.我国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是精神奖励要要讲究时效性,错过了时机的奖励,由于时间理论界,2005.2太长往往会使激励的效果大幅度下降。此外,奖励还是把双[4]郑开岭.试论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管理[J].陕西师范刃剑,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如果做不到这点,将会产生极大大学学报(人

6、文社会科学版),2005.7的负面影响,严厉打击那些工作积极人们的积极性。[5]朱飞.绩效激励与薪酬激励[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参考文献:[1]张俊玲.我国当前高校教师激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作者单位: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安徽合肥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5.10230601)www.guanliguancha.com管理观察·总第516期9上内文.indd1172013-11-1516:16:20118教育管理历代思想家都对它进行了讨论。对于一个思想流派来说,痛斥他们为强盗。如何认识“义”与“利”的关系,决定了他们在教育的目标、法

7、家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儒、道这种鄙视或无视手段乃至思想等诸多方面上的不同。功名的思想是国家之大害。同样是以义制利,儒家提倡儒家主张重义轻利。他们虽极力反对“汲汲于富贵”,以义为最高价值体现,反对以求利为目的(哪怕是合礼但也不完全排斥个人利益;他们认为个人利益只是行义之利)。而法家则与之相反,他并不提倡(或认为不可能)的必然结果。以功利为直接目的的人生追求是被儒家所以义为人生最高价值的体现,也不反对行为主体以求利鄙视的。儒家取利之道就是义。为目的(并认为这是人类无法也无须改变的天性),但孔子提出“义出于利”,认为“君子义以为上”。必须严格控制在公与法

8、之内。也就是说,某一行为是否孟子以“孽孽为善”还是“孳孽为利”作为区别善者和义行不在于是以义还是以利为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