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原电池的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原电池的教学策略

ID:46257543

大小:56.5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原电池的教学策略_第1页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原电池的教学策略_第2页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原电池的教学策略_第3页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原电池的教学策略_第4页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原电池的教学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原电池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原电池的教学策略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原电池活动•探究教学策略。摘要: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提岀了通过课本中的“活动•探究”的实验探究,联系实际生活实例等,简单介绍了原电池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策略。一、新课程标准新课程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活动,是经验;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整合的一种生态系统。正是这些新的课程理念才引起基础教育课程的深刻变革,“情境教学”是教师感悟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实践。化学教师要不断开展教学研究,就要进行教学实践探索,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

2、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发散思维,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习达到较高的水平。情境创设要注意的是将知识的学习置于一个社会情境、生活情境或者问题情境中。在这些情境中,知识是与生活实际、社会问题等紧密联系的,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重构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进入知识的真实应用领域,不仅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从真实、逼真的生活中学到新的知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比所谓的一般知识更有效。高中化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需要注意的是:(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

3、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所隐含的化学知识、化学方法上。一个简单的情境,可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积极探索。(3)•要结合学习目标创设情景,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偏离。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我们将密切联系生活事例及相关的“活动•探究”O但若想利用好“活动•探究”,我们就要知道什么是“活动•探究”及其处理方法。二、“活动•探究”的含义及其处理方法1.“活动•探究”的含义“活动•探究”作为新教材的新栏目,也是高中化

4、学新教材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应该学习的重要内容。“活动。探究”从深层次反应了这次课程改革的两个重要理念:一是“做科学”;二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活动与探究二者联系在一起,更鲜明地表达化学新课程理念。2•活动•探究”的处理方法(1)选择探究内容,适应活动对象。(2)设计探究方案,丰富活动过程。(3)把握探究深度,充实活动内容。(4)优化探究方式,培养思维能力。三、原电池的教学策略:1・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口然科学,利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化

5、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上课前教师先取一个熟透的番茄,在番茄里平行地插入铜片与锌片,用导线将铜片与锌片及电流表相连。向学生演示“番茄电池”。可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出于好奇,学生有一种想自己来试一试的想法,这时请同学上来感受产生的电流,在这时提出这个装置为什么能产生电流原理是什么?从而引入原电池的内容。学生们在生活中已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电池,但番茄也能制出电池!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着高涨的学习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利用课本中的“活动。探究”进行实验探究上面神奇的化学实验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

6、趣。学生的头脑中产主很多疑问,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以下实验:探究实验1:把铜片、锌片用导线连起来再插入稀硫酸又有何现象?探究实验2、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各有何现象?探究实验3:铜片、锌片同时插入稀硫有何现象?探究实验4:在上述的铜片和锌片之间串联一个电流计,再观察实验现象。说明:(1)为了更好的探索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发现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材的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的分组实验,这样依据实验内容层层设疑,将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结合实验提出假设,突破教学难点。不仅如此,还有助于培养学主的创造思维

7、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2)对于教材所提供的一个“探究”实验,学生会产生分歧,有的说是铜与稀硫酸反应了,有的说是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电子通过导线移动到铜片上,针对这两种假设,引导学生设计了实验2,3,4o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来验证如:(1)观察实验现象,溶液不呈现蓝色;(2)取少量反应液,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未见蓝色沉淀生成;(3)收集产生的气体,通过验证是氢气。最后的出结论(1)铜与稀硫酸不反应;(2)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电子通过导线移动到铜片上(3)装置中仍是锌与稀硫酸反应(4)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5)原电池形成的实

8、质是氧化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