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高热的体会

中医治疗小儿高热的体会

ID:46208213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中医治疗小儿高热的体会_第1页
中医治疗小儿高热的体会_第2页
中医治疗小儿高热的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小儿高热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小儿高热的体会关键词小儿咼热屮医治疗【中图分类号1R4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04-01发热时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高热占儿科急诊的大部分。中医屮药对于小儿高热的治疗,冇较好的疗效。现将屮医治疗小儿高热的一些体会简述如下:(2)病因病机1、邪盛:一般來讲外邪亢胜,可引起高热;外邪衰微,多导致低热,但也要看小儿的体质情况。小儿为阳体,诸邪易如化热,化火,寒邪可以化热,热邪可以化火。如果患儿平素阳气较吐盛。则化热化火的程度较快。发热也高。如果患儿平素体弱阳衰,外邪化热化火过程

2、较慢而发热亦轻。但发热是正气与邪气交争的病象,若正气无力与邪交争,虽然发热不高,甚至体温低于止常,反而病情更加严重。2、热入阳明: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外邪传入阳明,就会表现为明显的热象,包括高热、烦躁、口渴、便干等。3、邪传入少阳或邪伏膜原:外邪开始入里而尚未入里,邪正交争于半表半里Z间,出现寒热往来,开始先凛凛恶寒,继而蒸蒸发热,至于邪伏膜原,膜原也属半表半里。痰湿易于留聚,若外邪侵袭膜原一且与痰湿相合,则久留而不去,出现长期寒热往来。4、内有积滞郁热:不少患儿素有积滞,积久生热,这样平时就有明显的滞热,如果在此基础上又感受了外邪,

3、外邪与里热相博结,就会出现明显的热象,发热也较高。5、重伤阴液:由于邪热的耗灼,或由于误下、误汗、邪热不减,而阴液先伤。这样阴不制阳,火邪炽盛,同样可以引起高热。二、辨证要点対于小儿高热的辩证,必须抓住三个环节:辨表里、辨邪之性质、辨邪正关系。1.辨表里:一般来说,小儿高热以温病为主,对于表里的辩证,仍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结合参考六经辨证。2.辨邪之性质:一般分为寒、热、毒、食、湿、痰等方面。寒:主要为表寒,证见发热,恶寒轻,微汗。里热:证见烦躁、口渴、便秘、苔黄、舌红、脉数等。毒:多见咽喉红肿或化脓,腮颈肿痛,疮凉臃肿等。食:主

4、要指宿食停滞,证见食减、恶心、呕吐、腹胀、苔厚腻等。湿:多见面黄、厌食、恶性呕吐、便澹、困倦、脉滑或濡。痰:多见咳嗽痰鸣,胸膈满闷,或神志不清,苔腻滑,脉弦滑等证。3.辨邪正关系:分析邪正的消长关系,对判断疾病的进退,预后之好坏,都有很大帮助。同时只冇了解了邪正对比,才能正确的运用祛邪和扶正等法则。一般多见以下三种情况:a邪正俱盛,高热,无虚像可见;b邪正俱衰,低热,有明显虚像;c正虚邪实,可见高热,但同时也有虚象,如精神萎靡,面色晦暗,唇舌干燥,脉象细弱等。对高热患儿來说,以ab两种情况为多。三、治疗耍点対于小儿高热,在治疗时应根据

5、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能用几个固定方药来解决,实践证明,如果掌握好解表、清热、扶正三个主要法则,就可以基木上掌握治疗高热的耍领。1、解表: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一个重要法则。不仅早期需要解表,就是中期,甚至后期也往往需要采取清透兼施的方法,不使外邪深陷危害。但是対于解表透邪的方式以及用药选择,不同情况应有所区别。早期表实,汗而散之;屮期里热炽盛,表邪未解,则需开达;后期邪热深入营阴,可用青蒿等向外引透。2、清热:清法对小儿高热是最基本的法则。但必须根据热邪的不同性质和不同部位,采取不通过的清法。一般的热邪,可用清热泻火法,如为湿热,

6、则用清热化湿法,如为滞热,就需清热导滞法,如为毒热,久用清热解毒之品,如果是阴虚热炙,就需滋阴清热。3、扶正:对高热病例,治疗总是以祛邪为主,“邪去则正安”。但在一定的情况下,正气耗伤明显,就需要祛邪扶正,同用在正虚邪实的情况下,而且正确运用扶正与祛邪的方法,是治疗“正虚邪实”的关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