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初中作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初中作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作者:钟汝达作者简介:钟汝达,云南省临沧市教育局教科所所长,屮学语文教研员,屮小学高级教师,云南省特级教师,云南省屮小学学科带头人(云南临沧677000)。原文出处:《基础教育参考》(京)2017年第201717期第53-55页内容提要:高一新生的作文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为提高高屮起始阶段作文的教学质量,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初中作文教学衔接策略,包括调整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内容、实施作文专项训练、高度关注并不断改进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师要为教学衔接做好奠基工作。期刊名称:《高中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17年12期关键词: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高初中衔接高
2、一新生作文普遍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很大一部分作文立意肤浅,有的偏离题意,甚至还有个别作文出现了多个主题;二是写作素材较少,有些学生不会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三是布局谋篇意识不强,写作随意性大,存在段落设置不当、层次不清的情况,记叙文写作整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四不像"作文;四是语言普遍缺乏表现力,个别作文病句较多;五是很多作文书写不规范,存在错别字,有的甚至错很多。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参与了一项市级课题〃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所在课题组确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实施了一系列教学干预。一个学年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提炼了高初中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一、调整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内容调查发
3、现,大部分教师不能针对高一新生写作的实际开展作文训练。为此,课题组提出以下策略: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作文教学课程目标,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及必修2"表达与交流"板块的写作训练内容,以及高一学生的写作现状,确定作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写作训练,即教材规定内容训练和补缺训练兼顾。语文教师要在高一新生入学后通过数次写作了解学生作文的问题,结合教材,制订高一上学期作文教学计划,基本要求是:不降低要求,按必修1、必修2所编排的写作内容依次进行”确保高中三年作文训练的完整性;同时针对学生实际薄弱环节进行补缺训练——主要是作文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如能与教材所安排的记叙文、
4、散文写作相融合,则不必再单独组织。一学期结束后,如果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得到解决或改善,高一下学期则可按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编排的写作内容开展训练,同时巩固已取得的成效;如果补缺训练效果不理想,则作文教学策略仍与上学期_样,兼顾教材规定内容训练和补缺训练。对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势必会加大作文训练量,也会增加教师工作量,但这种”因学施教”的方法,可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对作文的恐惧,尽快提高写作能力,实现高初中作文教学的丿I厮I」衔接。二、实施作文专项训练高一新生作文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立意、积材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书写与错别字五个方面,需要认真开展作文补缺训练。高一学年结束后对作文教
5、学改进成效的调查显示,按以下方法组织作文专项训练,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L立意专项训练结合必修1〃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人要凸显个性"的写作训练内容,分别紧扣〃触动心灵"〃凸显个性"的要求,重在开展作文立意专项训练。在教学必修1和必修2的其他写作单元时,除按教材要求组织好相应写作训练外,同时关注学生作文立意的准确性。对普遍性问题,集体讲评;对个别问题,一对一指导。2.积累与选择素材专项训练在积累素材方面,主要是告知方法,督促检查。一是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勤抄美文,勤做读书笔记。二是指导学生将课文也纳入素材积累的范畴,不断充实写作素材库。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
6、门宴》三篇课文,可以要求学生熟读,并浓缩事例,以备作文之需。三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素材训练的关键在于督促检查,教师初时要对学生一周一查,督促学生逐渐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一段时间后,改为一月一查,并辅以学生互查、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等。在选择素材上,结合必修1"记叙要选好角度〃〃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3个写作单元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选材指导。先让学生确定作文中心思想,然后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广泛搜集相关材料,并根据材料与作文的关系密切程度,进行二次筛选,最终确定入选作文的素材。对作文偏离题意的学生,则加强个别指导,帮助他们逐渐改善。2.布局谋篇专
7、项训练一是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对写作的指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相应文体的结构方法,以读促写。如《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等课文,为〃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三个单元的写作任务直接提供了布局谋篇方面的帮助。教学上述写人记事的课文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特点、议论性文字在记叙文中的比重;教学《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