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大咯血患者治疗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咯血患者治疗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的护理大咯血患者治疗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大咯血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索的临床效杲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本院42例大咯血使用垂体后叶索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治疗的效果,并总结其临床护理方法。结果42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其总有效率为90.48%。垂体后叶索止血其主要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结论对大咯血治疗中使用垂体后叶索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需要护士给予细致全面的护理。[关键词]大咯血;垂体后叶素;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
2、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4(c)-0116-02肺部疾病出现大咯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其可能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1]。垂体后叶素是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种药物,其能够有效促进肺部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收缩,进而降低肺部血流,同时还能够收缩冠状动脉血管,促进心功能暂时减退[2]。本院为分析此药物治疗效果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现进行了本次实验,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2例大咯血患者资料。患者均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其中,男25例,女17例,患者年龄17〜70岁,平均(38.
3、58±5.93)岁。患者咯血原因为:剧烈咳嗽19例,过度劳累16例,精神刺激4例,其他3例。疾病类型包括:肺结核32例,支气管扩张10例。1.2治疗方法患者给予常规的止血药物、积极抗感染、支持治疗等。如患者为肺结核,同吋给予抗肺结核治疗。同吋给予垂体后叶素,药物浓度为每小时3、7・5U,使用静脉泵泵入,如患者出血量较大,可以加快给药速度。1.3疗效判定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24h,其咯血停止,或者仅有痰中带血,咯血在5d内完全停止;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咯血量和咯血次数明显减少,在72h内咯血基本停止,7d内完全无痰中带血等情况。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7d仍有
4、痰中带血[3]。2结果42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其总有效率为90.48%,见表lo3护理方法3.1心理护理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告知患者药物使用的重要性及积极作用,并嘱患者不要紧张。对严重焦虑的患者,护士要给予放松训练,如冥想等。3.2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大咯血出现的原因和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其讲解垂体后叶素的主要治疗原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对患者有疑惑的内容要给予解答。3.3病情观察护士要经常守护在患者的床旁,给了患者密切的观察。注意患者是否有咯血和窒息的先兆,如患者有咯血并突然胸闷,出现精神紧张、大汗、喷射性出血突然中断等[4],可能会导致窒息的
5、发生,护士要立即给予处理。立即清除其呼吸道淤血,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利用体位引流等促进血液流出;迅速给予静脉通路的建立;确保垂体后叶素的持续供给,使液体能够均匀输注,避免药物外渗。3.4基础护理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有效控制其剧烈咳嗽的发生,嘱其不要屏气,以免造成喉头痉挛与咯血补偿;避免窒息;指导患者如何将血液轻轻咳出,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嘱患者卧床休息,并保持排便通畅;嘱患者进食温凉的食物,避开刺激性食物;及吋将患者污染的衣物等去除。此外,还要为患者备好抢救药物与器具,包括氧气、舌钳、吸痰器、开口器、呼吸兴奋剂等。3.5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观察患者使用垂体后
6、叶素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如是否有冷汗、面色苍白、心悸等,并立即为其停止输液。此外,由于咯血会造成患者出现血容量不足,因此不但要为患者维持有效的血容量,还要保证其心肺功能等重要脏器的供给。而垂体后叶素还往往会有轻度的血钠降低,其停药后血钠会较快地恢复。因此,如患者有严重的低钠血症,需要严格地限制其水的摄入,每小吋给予500〜1500mL,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而定,并注意患者是否有淡漠、频繁呕吐等[5-6]o4小结木院大咯血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48%,期间接受了木院的有效护理干预,无不良反应出现。进一步说明了对大咯血治疗屮使用垂体后叶素具有
7、较好的治疗效果,其需要护士给予细致全面的护理。[参考文献][1]翁远兰,侯世敏,郑在英,等.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廿油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4):161-162.[2]卢仲武.低温垂体后叶素液体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观察及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6):1107-1108.[3]杨红菊•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致低钠血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83.[4]吴丽华,彭映新,陈清荣,等.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对患者血清钠离了的影响和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7,1
8、4(33):4569-4570.[5]陈凌华.静滴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