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13例临床研究

真菌性鼻窦炎13例临床研究

ID:46149582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真菌性鼻窦炎13例临床研究_第1页
真菌性鼻窦炎13例临床研究_第2页
真菌性鼻窦炎13例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真菌性鼻窦炎13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真菌性鼻窦炎43例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3・77・02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随着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在临床上有逐年增多趋势⑴,它通常分为非侵袭性真菌鼻窦炎和侵袭性真菌鼻窦炎,现将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集的属非侵袭性真菌鼻窦炎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例患者中,男6例,女7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8岁;平均病程14个月。单侧上颌窦发病10例,双侧发病2例,蝶窦炎1例。其中鼻中隔偏曲者4例。1.2临床特点13例中以血性涕就诊者10例,以脓

2、血性涕伴鼻内腥臭味、头部隐痛就诊者3例,以涕血、面部麻木感就诊者3例。术前鼻窦CT扫描,显示病变窦腔密度增高,并见结节状致密影或钙化影。经病理活检确诊,为非侵袭型。1.3治疗方法13例中行鼻内镜手术8例,上颌窦根治术加鼻内镜病变清除术4例。对中鼻甲肿大息肉样变形中鼻甲成形术6例,对3例鼻中隔偏曲者予以矫正,并充分引流,术中见窦腔内不同程度棕黄色或灰褐色干酪样物,上颌窦粘膜水肿」例有筛窦病变者同时予以开放筛窦,用吸引器吸取脓液和干酪样物,所有患者窦腔黏膜光滑,尽量保留黏膜,窦壁无骨质破坏,术中用生理盐水冲洗窦腔,可用制霉菌素局部冲洗,鼻腔膨胀止血材料填塞。术后48-72h拔除鼻腔填塞纱条,

3、并行生理盐水冲洗。术后1周鼻内镜下换药。2结果13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自觉症状消失,随访2~12个月,所有患者鼻塞、涕中带血等症状消失,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窦口引流通畅,窦腔黏膜清洁并上皮化。3讨论传统观点认为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真菌病的发生多见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所引起的体内环境平衡紊乱、菌群失调;或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烧伤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患者。而患者可能存在某些局部致病因素。如鼻窦粘膜上皮纤毛功能低下,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异常,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慢性鼻炎等阻碍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温暖潮湿的鼻窦环境为真菌繁殖创造了条件。本组病例存

4、在致病因素有中鼻甲息肉样变6例,鼻中隔偏曲4例,这些解剖异常和病变,造成鼻窦引流通气不畅,成为发病重要因素。有些病例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解剖异常和病变。本文13例均为曲霉菌,均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CT扫描能够反映出真菌性鼻窦炎CT的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征性改变,病变窦腔密度增高,其中央区有斑块状或沙粒状等形态不一的钙化灶,网格状阴影以及密度增高区内的小含气腔,并可伴有骨壁反应性增厚或非侵入性破坏等。故CT评估鼻腔和鼻窦真菌炎诊断甚为重要。鼻内窥镜检查也可提供鼻窦真菌病Ei£3的一些资料。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鼻窦内窥镜下手术彻底清除鼻腔及鼻窦的病变组

5、织,建立鼻窦宽敞的通气和引流,保留鼻窦黏膜和骨壁。术后定期清理术腔分泌物,可有利于术腔的愈合。术后辅以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窦腔冲洗,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局部喷雾类固醇激素;对于没有组织侵袭的病例,可不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参考文献】[1]农辉图,李菊裳,黄光武,等•鼻腔鼻窦真菌病学和临床诊疗研究[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0,7⑴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