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45960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预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预习一、阅读教学的现状一一缺乏课前预习“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似乎也可以说语文学习与生活同在。很少有人不热爱生活,但是对于语文学习,有太多的学生面临“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处境。语文学习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主要阵地在课堂上。语文课堂上主要进行的是阅读教学。那么学牛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是什么样的状态呢?以教学梭罗的《神的一滴》为例,教师花了两三节课的时间解读课文,而学生可能还没有认真地读过课文,课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即使教师给出时间阅读,也只能浮光掠影、囱囹吞枣。学生课前没有认真阅读课文,没有自己的理解,
2、更无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即使教师的讲解非常精彩,也如水屮月、镜屮花•般虚无缥缈,留给学生的也仅仅是“隔靴搔痒”的感受。学生没有主动亲近文木,被动接受教师现成的讲解,就会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因此,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二、课前预习的作用1.预习冇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孔子曰:“不愤不启,不煤不发。”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问和困惑,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会努力解决这些疑问和困惑,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之后教师的讲解启发就会与学生的思考发生碰撞,进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听
3、课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如此良性循环,必然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预习新知识的过程会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新旧知识间有冲突的可能,这就会带动学生的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或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讨论中,获得更全面、更正确的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三、如何指导学生预习1.鼓励学生対文木有独到的理解,以培养积极阅读的兴趣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4、,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但学生的理解冇时难免冇失偏颇,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比如,张全民老师在他的《在路上》一文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案例,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时,有位女学生对维纳斯的美不以为然。对于这个独特而有失偏颇的见解,张老师做了适时而有效的引导。他坦然地对学生说:“我理解和尊重你的感受,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事物在我们年轻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它的本质,就像我当初迷恋于流行歌曲,丝毫感受不到古筝、二胡等民乐之美。有些事情,也许过去很久了,才会慢慢感知。”这个引导既不否定对方的观点又坚持了自己和公众的理解,同时
5、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感受、理解。对于学生独到而又能自圆其说的见解一定要给予鼓励与肯定,学生得到的鼓励肯定越多,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会越浓。2.对不同的文体与文木给予不同的预习指导,以形成自我阅读的能力首先,在学生己有的阅读经验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不同文体文章的大致学习方法。说明文预习时要把握说明的顺序和条理、说明语言的基本特征以及说明方法。记叙文要抓住细节和场面。散文要把握风格和言语、形象和意蕴。小说要把握叙述和虚构、情节和波澜。古诗词要把握声韵格律、意象意境、炼字炼句、题材情感等。英次,同一文体的不同文本或同一主题的不同文体在语言
6、、风格、构思方面又冇所不同,引导学生预习时深入思考进行比较,以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如同样是散文语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典雅蕴藉,而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语言则表现出强烈、壮观、豪迈、畅达、热烈、明朗的风格。即使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也会显示出不同的风格,如苏轼与辛弃疾均属豪放派词人,但他们也有委婉风格的词作。同样都是作古诗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屮都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感伤,但辛奔疾的那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出的是一种“老骥伏桢,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而苏轼
7、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流露出更多的则是一种消极感伤。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从各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3•熟悉学情,了解性别差异、性格差异进行预习指导,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较为全面的阅读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目前水平,对学生提出切实的预习冃标。根据阅读心理学,我们可以把预习分为三个阶段:积累性预习一一感知阶段;理解性预习一一联想阶段;评价性预习一一鉴赏阶段。逐渐让更多的学生实现第三个阶段的预习。另外,要考虑性别差异、性格差异,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文本类型不同。大多数男
8、生比较理性,对于以情节取胜的小说,以说理见长的文章及实用类文本比较有阅读兴趣。大多数女生比较感性,喜欢文学类作品,而不太愿意接触实用类及论述类文本。引导学生既能阅读自然科学类文本又能阅读社会文化类文本,培养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能力。扩大阅读范畴,培养较为全面的大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