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贫困山区民族寄宿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贫困山区民族寄宿学生的德育教育

ID:46140521

大小:6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贫困山区民族寄宿学生的德育教育_第1页
浅谈贫困山区民族寄宿学生的德育教育_第2页
浅谈贫困山区民族寄宿学生的德育教育_第3页
浅谈贫困山区民族寄宿学生的德育教育_第4页
浅谈贫困山区民族寄宿学生的德育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贫困山区民族寄宿学生的德育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贫困山区民族寄宿学生的德育教育洱源县福和希望小学赵寿忠贫困山区民族寄宿生是我国各民族学生大家庭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梦”的实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愿。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能

2、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研究和探索贫困山区寄宿学生的品德形成与发展,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就贫困山区民族寄宿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谈点粗浅体会,以达到抛砖引玉Z作用。首先,德育教育环境有其特殊性。边疆、山区、民族三位一体既是云南的特殊省情,也是民族贫困山区的区情。民族贫困山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大多数贫困山区为多民族杂居,语言文化

3、各异,宗教信仰不一,社会形态发展极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贫困山区、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在政策、人才、资金、物质诸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使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尚有相当的差距。经济、社会发展的低水平,民族、语言、宗教的多样性,科技、文化教育的落后性,群众生活的相对贫困,构成了贫困山区寄宿生德育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其次,寄宿生良好品德形成具有挑战性。贫困山区寄宿学生,一方面受学校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徳教育、浅显的政治常识教育和渗透

4、各学科的德育,以《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部分与学校一致性的家庭、社会的良好教育,使他们的心灵有了高尚道德的熏陶,这是主流。而另一方面又要受社会不道徳、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和周围不良习惯的渲染,如封建迷信、种族关系、民族民间纠纷、重男轻女、早婚、一切向钱看、偷窃、赌博、吸毒等等。总之,文明与愚昧、先进与落后、科学与迷信并存,往往使部分道德判断能力差的寄宿生产生矛盾心理,左右着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于发展,常常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负而影响和挑战性。贫困山区寄宿学生德育工作面临以上特点,如何引导其接受良好的品德

5、要求,并身体力行,转化为个体品徳,实现徳育冃标,笔若就这一课题提出以下三点思路。一、由浅入深,触类旁通,提高寄宿生的道德认识是认识行动的先导。道德认识是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知道道德行为的思想基础,民族寄宿学牛也不例外。在徳育过程屮,教育者应当教给学生有关的道德认识,并注意引导他们分析社会和学校集体生活中的常见道德现象,加深其对道德意义的理解,帮助寄猪牛识别和抵制错误的道徳观念,提高道徳判断力。如贫困山区“重男轻女”、“读书无用论”等封建思想意识残余还有市场,社会人口老年化,增加山区农民经济负担,造成生

6、活贫困。在给学生了解认识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时,就应该使其懂得:贫困山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根本原因是多数成年人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旧的传统习俗观念没有彻底破除。这就要求民族寄宿生更进一步刻苦学习,掌握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将来用所学文化知识彻底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在提高寄宿学生的道德认识上要把握好以下儿点:一是教育内容要有一眾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二是在用正确观点进行教育时要善于帮助寄宿生克服头脑中实际存在着的错误观点和幼稚认识。三是根据学牛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尽量釆用生动、形象的形式,用摆事

7、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四是教育要反复进行,使学生的道德思维有一个逐步提高、加深认识的过程。二、体验生活,情理集合,培养寄猪民族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它能促使人们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做出赞成或反对的判断,决定对其取舍。一个人如果对周围事物和别人的行为冷漠无视,缺乏必要的情绪体验,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是非分明、表里如一的人,他的道德认识也往往停留在口头上,不能转化为道德信念和行为。有的民族寄宿学生情感常常不稳定,往往感情胜过理智,他们的许多行为表现常常是以怀疑和情感转移的。所以,在教育

8、工程中,培养他们丰富、深刻而稳定的道德情感是非常必要的。其中,教育者的直接感染能激发和培养寄宿生的道德情感。教师不仅应该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民族寄宿生,以满腔热情和真挚感情去感染学生,而且还要发挥各民族寄宿生集体的情感力量,让他们亲身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伟大,与班校集体产生共鸣。例如,组织学校或班集体为失学或身患重病的寄宿生捐款,使其重返校园或解除病痛的爱心活动;对全面发展或参加各类活动为学校、班集体争得荣誉的学生个体表彰活动;身体力行的救灾活动;瞻仰、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