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文化交际俄语教学模式的建设策略

基于跨文化交际俄语教学模式的建设策略

ID:46090580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基于跨文化交际俄语教学模式的建设策略_第1页
基于跨文化交际俄语教学模式的建设策略_第2页
基于跨文化交际俄语教学模式的建设策略_第3页
基于跨文化交际俄语教学模式的建设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跨文化交际俄语教学模式的建设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跨文化交际俄语教学模式的建设策略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陆续的开设俄语教学,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俄语教学大纲中规定,高校开设大学俄语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译能力,可以使他们通过学习俄语而获得与俄语相关的一些文献,从而能够获得与他们专业相关的知识,除了以上目的以外还可以使得学生掌握语言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从而打下学习语言的坚实的基础,提高俄语文化的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适应如今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时代,顺应时代的潮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实就是指具备一种与某个环境中的个体为了实现其期望、性格和目标所应该具备的相同的

2、独特活动方式的能力,一种可以达到人的基本要求,满足其性格,实现其目标及期望的相对能力。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先是交际者个体Z间的交际,接下来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最后达到跨文化的交际。要实现跨文化交际,就要以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解释、描述、评价他的所有行为,以期达到对话式的交际过程。当然这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多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以便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中俄两国是邻国,同样都地人物博,而两国在历史上的渊源也由來已久,这就使得两国在文化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可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视了中俄两个民族在文化语言方面的差异。我们先来看看在汉语和

3、俄语中词汇意义内涵与外延有何不同。因为两国语言产生的背景的差异,因此在两国的语言中一部分单词并不是都有互相绝对的对应意义,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两种语言中的对应单词也不包含对方所暗示的意义。接下来看一下中俄两国在文化习俗方面的空缺。这要从两个方面分开来说,第一是中俄两国在民族文化习惯上的空缺。再次举例说明,俄罗斯在举办婚礼的时候,新婚夫妻喝完交杯酒后,必须要将酒杯摔破,这用来祈福新郎新娘在以后的生活中富足安康。可是在中国办喜事时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做法的,就算在办喜事过程中不小心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老人们往往会说“岁岁平安”,以讨个吉利。除此之外,在俄罗斯举行婚礼时,还有

4、一个让我们看来很不能理解的习俗,就是在婚礼现场來参加婚礼的宾客经常会大声喊:“苦啊,苦啊”,这时在呐喊声中新郎新娘必须要亲吻,这是因为俄国人觉得葡萄酒是酸的,但新郎新娘的亲吻会使它变的甘甜。但是在中国则认为那是不吉利的语言,在婚礼这种喜庆的现场是万万不能说的。第二中俄两国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知。所有中国汉族人都认为是龙的传人,而龙在中国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但是在俄国的文化中却认为龙是一个截然相反的形象,被认为是一种怪物,代表冷酷的人。还有中国人觉得桃树是拥有神奇魔力的树,而俄罗斯人则认为是白桦树和花楸。最后是非语言行为的文化空缺。在日常交

5、际中除了语言的交流外,非语言的交流也是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点在俄国來讲尤为突出,他们喜欢用身体语言來弥补语言表达的空缺含义,例如各种手势,姿势,眼神等。同样,在中国,也会运用身体语言,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在照相吋喜欢把手比成V形,放在朋友的脑袋后边玩闹,这在俄国是绝对不行的,因为在俄罗斯人看来这是一种侮辱。不仅如此,在汉族文化中还要求说话时要规规矩矩,以示尊重。中俄两国的语言差异并不止这些,还有待我们继续学习。为了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在教学改革中引入文化背景,使得学生更加广泛的了解俄语文化。但是对于文化來讲这种概念知识很复杂,由于教学的时间是

6、有限的,那么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领略这种复杂的文化,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经过经验的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借鉴:笫一实践性。无论哪种语言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进行实践才能磨练出听说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给学生加上一点生活的应用,可以利用有关的跨文化交际材料。第二适度性。适度性耍与实践性相互配合,特别是在教学器材的购买和使用上要有一定的适度性,不要把学习的面铺的太广、太宽、那样学生也接受不了。第三系统性原则。在课堂的教学中一定要有个系统的总结笔记,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完好的知识系统,更要学会举一反三。以上内容主要谈了俄语教学中引进跨文化

7、交际,在以后的语言教学中必须进行改革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效率,跨文化交际不但可以使学生迅速的接受一种新的语言,还能很快的培养学生学习这种语言的兴趣。参考文献:[1]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王太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各耍素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1999(8).[2]T兴富•准备好应用网络教育的明口教师(上)[J].开放教育研究,2003(1)作者简介:关茗竺(1986J女,满族,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俄罗斯语言、文化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