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西药联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中药西药联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ID:46069716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中药西药联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药西药联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药西药联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药西药联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西药联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西药联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屮药西药联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木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的62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采用多巴丝耕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依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西药联合治疗法。在治疗前后的三个月、六个月对患者使用统一的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的第III部分进行评分,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治疗后的三个月两组UPDR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治疗后的六个月两组UPDRS评分差异明显。结论采用中药西药联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2、值得在临床医学推广使用。【关键词】屮药;西药;老年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1]。从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段来看,还是以西药治疗为主要方式。但是,根据调查研究显示,近年來,西约治疗帕金森症的疗效减退,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2]。如何更好地治疗帕金森病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的治疗实践出发,对屮药西药联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的62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

3、5.4±6.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巴丝册片进行统一治疗,饭前一小时服用,3次/d,最小剂量为62mg,根据患者病情对剂量进行增加,直到疗效满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夯进行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中,痰热风动型5例,用导痰汤进行治疗;血瘀动风型6例,用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气血两虚型9例,用八珍汤进行治疗;肝肾不足型8例,用一贯煎进行治疗;阴阳两虚型3例,用金匮肾气丸进行治疗。1.3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

4、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UPD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具体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两组治疗前后UPDRS(III)评分比较(x-土s)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三个月后治疗后六个月观察组3132.14±7.6922.48±6.1815.77±4.67对照组3132.22±7.8323.78±7.0320.62±6.10由表1可知,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都有明显好转,但是观察组的UPDRS评分在治疗后三个月和六个月均具有明显的变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帕金森病在中医学中属于“颤证”、“痉病”的范畴,大多为

5、本虚标实之证[3]。患者由于年老体弱,日渐虚衰,肝肾不足导致虚风内动。患者由于思虑过度、内伤心脾或者长期震颤导致自身气血耗损,就会形成气血两虚之证[4]。现代医学认为,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山于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神经递质明显减少而发病,•且多发于老年人群。目前,治疗帕金森病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但是,使用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并发症较多,其治疗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5]。因此,如何对老年帕金森病进行更好地治疗,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将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依据中医辨证理论

6、,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帕金森病使用不同的中药进行辅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在治疗老年帕金森病时,使用中药西药联合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并没有患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这表明中药西药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很高,值得在临床医学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刘勇•止颤定震汤治疗帕金森病21例•实用屮医药杂志,2010,11(22):47-49.[2]蔡定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研究思考.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7(9):175-176.[3]陈建宗,黄晨,李晓苗,等

7、•培补肝肾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思路及实践•中医药学报,2011,19(11):287-288.[4]谢康,王河宝,叶春林.帕金森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5):193-195.[5]王新徳•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中华神经精神杂志,2012,18(6):247-24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