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45622
大小:468.17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11-20
《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是按照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编写的已被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 一、指导思想 致力欲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编写宗旨据此编写这册课本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 本册教材仍然把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为重点继续围绕上述重点来安排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以利于教师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熟读、精讲、多练将语言文字的学
2、习和训练落实到实处从而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2、注意体现时代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本册教材所选课文不仅题材广泛富有现代意识而且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文字规范、生动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就有助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3、注意充分吸收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 本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十分注意吸取语文教学的
3、传统经验吸取全国各地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4、注意便教利学 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和练习设计上力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方便在类型上只有“识字”和“课文”两种课文的教学要求与作业形式进本相同;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各课生字;凡是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都展示了书写笔顺目的是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降低难度、易于操作既便于教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 二、教材编排 全册教材由“识字”和“课文”两种类型组成全部注了音“识字”安排了2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单元每单元3~5课共25课每
4、单元后面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课 1、关于识字 全册共安排生字475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88个另外的187个生字只要求认识、不作书写要求 “识写分流”是本册安排生字的一个特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过少会拖阅读、写作的后腿;太多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采用“识写分流”的方法就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多识字从而缓解了识字与读写之间的矛盾 “识字”课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借鉴传统识字教材呈现方式的古典内诗词的艺术手法编写而成具有整体性、形象性和可读性等特点 (2)看图会意识字主要安排了象形字和会
5、意字通过形象化的图书来揭示汉字规律 (3)转转盘识字先通过转转盘显示一组同声的形声字再将这些字编入一段韵语作为识字的语言环境 2、关于课文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分为6个单元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有的描绘了无限美好的祖国风光;有的意在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从小打好基础是做人、成才的根本;有的赞美了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有的给学生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有的意在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有的意在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以上安排利于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6、学习做人 本册课文的篇幅都比较短小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本册课文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从篇目看除了《古诗两首》、《司马光》和《乌鸦喝水》3篇课文外其余22篇都是新编选的文章从内容看大多是和儿童的学、生活贴得很紧、充满童心童趣的课文同时也有反映革命领袖品质的课文如《他得的红圈圈最多》、《陈毅探母》;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如《小松鼠找花生果》;体现时代气息的课文如《好学的爸爸》等从体裁看不但有记叙文还有诗歌、寓言、童话、民间故事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文语言规范易读易背易于进行复述和说话训练插图精美注重创
7、设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趣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观察插图、理解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的协调配置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课文的后面的练习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本册仍然这样设计目的在于强调朗读、背诵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突出写字的笔画笔顺以求小学生按照规范把字写得又对又好对于一些人文性内涵较深的课文设计了利于学生进行自学、探究和综合性学习的习题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写字
8、、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训练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朗读背诵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4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