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06806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0
《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探究式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探究式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探究式学习,而探究式学习具有创新性强、参与面广、效率高的特点,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近年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粗浅的做法。一、氛围营造是探究学习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因为思想的禁锢所阅读的文章无法产生合理的想象与思考,不能主动与文本及作者产生对话;因为角色的不对等,学生对自己产生的个性体会与理解也得不到自由地表达,自主探究的意识比较淡薄。为了切实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应多方位,多角
2、度为学生营造敢于想象、敢于思考、敢于表达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打好坚实基础。首先要建立平等对话、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切实改变角色,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俯下身来,要参与进来,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对话、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其实,学生的探究意识是很强的,只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去关注,去引导,去培养。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和蔼可亲,并走进学生心理,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探究与创新,同时应教育学生信任同伴、尊重同伴、理解同伴并支持同伴。尤其在学生的【答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不能打击学生,不让学生关闭探究的窗户。其次要营造浓厚
3、的读书氛围。思考是探究学习的主要表现,而人的思考与人的生活积累与知识积累有着重要的关系,读书则是增长见识、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不仅是要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的读书资源,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读书环境,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有效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并产生自己独特的思考与体会,让读书成为他们进行敏锐思考的根基。再次要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社会资源的主要方式。正是一些有价值的生活资源让学生掌握了规律,认请了是非,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增强了对真理的
4、体验。而这些认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思考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益。如我在教学《规则》一单元时,让学生观察“生活的规则与违规”,从生活实践中去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从而产生自己的认识,之后我又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讨论过程的激烈不言而喻,其效果也是出人意料的,一些学生还向全校同学发出了“守规则,做新世纪好少年”的号召。二、发现探索与合理质疑是探究学习重点语文学习是情感的交流,是心灵的对话,而实现交流与对话的桥梁就是文本,如何和作者进行交流,进行对话,那自然离不开通过发现向文本质疑。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听到教师说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来的问题不合理,让课堂教学陷入困境。其实要让
5、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质疑的方法。第一,利用好奇心,质疑问难。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要提高学生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敢于向文本质疑的勇气。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好奇心强。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有这样一段话「你想,四no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学生读到此处,肯定会想:“鲁迅的鼻子真的是碰扁的吗?”于是我巧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向文本质疑,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第二,抓住标题质疑问难。有些文章的标题很耐人寻味,如《白衣天使》一文,看到这个标题,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什么是天使
6、,天使有什么样特点,文章中的白衣天使指的是谁,为什么把他称为天使?学生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带着疑问去研读文章。第三,抓住重点词句质疑问难。有些文章,一些句子情感丰富,含义深刻,要让学生留心这些词语、句子,去从中发现问题。第四,联系生活质疑问难。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比较强,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理解文章,体会情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如我在进行《一枚金币》的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个环节,让学生从“儿子”的身上找自己的影子,然后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样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产生思考,大胆向文本质疑。第五,从写法中质疑问难。作者为了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往往会应用一些特殊的表达方法,我们在教学
7、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特殊的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教学《蝶恋花答李淑一》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如此神奇的想象,利用双关的修辞方法是为了增强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些问题中进行质疑,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第六,利用合理想象质疑问难。合理的想象有时会引起我们思考,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利用合理想象,引发思考从而向文本质疑。如在教学《散落的钞票》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当钞票散落时你就在场,此时你会怎样做?这时学生就会对“怎样对待钱”这个问题产生思考,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